【本報台北訊】歷經三次談判,終於完成「台菲漁業執法合作協定」,協定最重要的是保障我國漁民不受武力威脅,大部分漁民雖然為之振奮,不過仍擔憂未來協定若進一步訂下嚴格的作業空間,恐捕不到鮪魚。
台灣南方的巴士海峽及菲律賓北方的巴林坦海峽為我國與菲律賓重疊的經濟海域,屏東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這個海域黑鮪魚、黃鰭鮪很多,吸引高雄、琉球、東港的漁民前往捕魚,而且越接近菲律賓魚群越多。
蔡寶興表示,台菲此次簽訂的協定大方向很好,不過漁民仍在意哪裡是安全的作業區域,像是十二海浬至二十四海浬區域是否能夠安全捕魚,他擔憂地說,若是規定台灣漁民不可進入二十四海浬內捕魚,那就「麻煩」了。
蔡寶興說,簽訂任何協定有好有壞,如前年與日本簽訂漁業協議之後,雖然看來不錯,但實際上作業空間也受限,他表示,過去大多與菲律賓海軍形成默契,因此可到比較近的地方捕魚,未來若簽下協定,恐無模糊空間。
屏東東港區漁會總幹事林漢丑也希望能盡快跟菲政府針對十二海浬至二十四海浬區域是否能夠安全捕魚進行談判,他也盼漁民不小心違法進入十二海浬內捕魚,應比照日本訂合理保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