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來理財 投資不動產的優劣

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5.11.16
1172觀看次
字級

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有土斯有財」這樣的觀念即使是在今日社會,還是深植許多人心中,因此財力足夠的人,喜歡用不動產作為投資理財的工具;即使不把它當作投資工具,還是有很多人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以不動產作為投資理財工具的人,不外乎基於以下幾種原因。首先,台灣的不動產市場過去經歷了很大的價格變化,看到某些房子價格上漲的幅度之大,讓很多人都動了心,認定不動產是最有機會創造高額報酬率的投資標的。其次,也有不少人認為房租的收入穩定且源源不絕,是很穩健的理財方式,這跟人們喜歡領利息的理財方式有很大關係。

再者,房子不像股票這樣的投資標的,每天都有公開即時的報價和交易,因此容易讓人覺得房子的價格相對穩定。而且房子是實體資產,很多人容易有「不管再怎麼樣,房子總是在那裡」的想法。也有人覺得,購屋是一種很好的強迫儲蓄,因為要自己存錢,自制力往往不足,有房貸要繳,就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欲望,久而久之,便攢下了一間房子。

上面諸多想法,從某些角度看,也是有它的道理,但其中有些環節,是我們必須要特別留意的。投資不動產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它的變現性,畢竟這樣高單價的資產,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用理想的價格售出,尤其,不動產的真實價格通常要到交易時才會出現,可能和預期相去甚遠,有時根本是有行無市。

另一方面,除了極少數財力非常雄厚的人,否則不動產的投資通常僅能侷限在少數或單一的特定標的,難以做到分散風險。在這樣的限制下,要依賴獨特的投資眼光選中那可能是高報酬的對象,本身就是一件高難度、高風險的事。

至於想依賴房屋收租者,可能得面臨租金收益相較於購屋成本低很多的問題,通常報酬率已經很有限了(簡單試想一下,兩千萬大概可以買到什麼樣的房子?這樣的房子如果出租,通常能有多少租金?換算回來的報酬率有多少?)如果再加上管理房屋所需要付出的各種成本,以及過程中可能閒置的期間,划算與否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某些人花了太多的財務資源,只為了攢到自己的一間房子,但因為在購屋上投入太多,到了晚年,可能面臨只有房子,卻無流動資產可用,最後可能還要被迫忍痛售屋。

近年,政府嘗試推動所謂「以房養老」的不動產逆向抵押制度,就是針對這樣的問題所想出來的解決方案。初期或許機制尚未完備或觀念還沒被大眾接收,推動不易,不過,倒是很值得期待它能慢慢推展開來,讓老年規畫多一種選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