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老病窮 修女奉獻花東52年 |2015.11.13 語音朗讀 29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饒培德修女二十七歲時從瑞士搭船來台灣,在花東縱谷從事醫療奉獻已五十二年。 饒培德修女二十七歲時(圖)從瑞士搭船來台灣,在花東縱谷從事醫療奉獻已五十二年。 聖十字架關山療養院裡的老人,很多插著鼻胃管、面部無表情,饒培德修女視他們如家人。圖/王彩鸝 【本報台東訊】在台東山區服務五十年的瑞士修女葛玉霞,今年夏天告老返鄉時,一句「我老了,不想成為台灣的負擔」感動人心;和葛修女同在關山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服務的饒培德修女,來台逾半世紀,照顧弱勢的一雙手從未停歇,她說:「台灣是我的家,要做到每一絲力氣都用盡才倒下。」 一九六三年,當時才二十七歲的饒培德修女,從家鄉瑞士坐火車到義大利,再搭船花了六周才抵達台灣,先到台東醫院開刀房擔任義工,後來到台東關山聖十字架醫院,除了巡迴部落做居家護理,其他時間都待在關山聖十字架療養院照顧中風、植物人。 經費困窘 自研復健器材 她對台灣後山的無私奉獻,曾獲得第七屆醫療奉獻獎;近年因罹患心臟病,退出第一線照護工作,她謙稱現在只能做「打雜」工作。 饒修女白袍下有一雙「黑手」,就像早年風靡台灣的電視影集中的「馬蓋先」,是位「修理達人」,輪椅、病床、門窗壞了,經她巧手一修,可以再用上好幾年。 有一次颱風吹倒庭院裡一棵羅比親王海棗樹,她鋸了一段樹幹,DIY做成大型燭台。療養院用太陽能熱水器,下雨天就用柴火燒水,蒐集落葉、廢木當燃料也是她樂在其中的工作。 她這身本領,來自照顧重度腦麻院童的經驗,早年原住民家庭有腦麻孩子經常被遺棄,饒培德會挨家挨戶說服家長,把重度腦麻孩子送到教養院復健。但修會經費困窘,沒有餘錢為每個殘障孩子訂製復健器材,她就自行摸索,根據每個人的需求量身設計製作,奠定她修理輪椅的好本事。 現在年近八十,饒培德依舊每天在病房四處走動,跟病患聊天,每個病患的名字她幾乎都可以叫得出。療養院照護的四十名患者都坐在輪椅,很多人插著鼻胃管、不能言語,饒修女經常扮演「老萊子」,逗樂院裡比她年輕的老人。 奉獻弱勢 畢生無怨無悔 最讓饒培德開心的是,以前受她照顧的原住民,常送自己種的米到療養院,因為早年看病沒錢付,現在送米還一點,她笑說,「這種米吃起來特別香」。 「台灣是我的家,還有什麼地方比這裡好?」年輕就離開家鄉,她說,台灣的親友比瑞士多,她把花東縱谷的弱勢人民,當作自己的親人,希望能做到不能做為止,「我沒有任何惋惜」。 台東天主教聖十字架關山療養院,創立於民國五十二年,前身是聖十字架醫院,現轉型為療養院,照顧低收或貧苦無依的慢性、肢體癱瘓病患,院內護士以外籍修女和原住民婦女為主;近年受不景氣影響,捐款驟減,經營得非常辛苦。 自願減薪 幫助員工養家 關山療養院院長高德蘭修女說,近年景氣不好出現積欠費用情況,很多收容者的家人住在關山鎮,體諒當事人經濟不好,不會向家屬追討費用,只懇求家屬,不要因為付不出錢,就不到療養院探看親人,希望家屬有能力之後,也能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顧及原住民的生活,高德蘭修女不忍裁員,修女們領的微薄薪水,自願減薪奉獻給療養院,希望提高員工福利,讓一般員工可以安心養家。 原本關山療養院最大的經濟來源是瑞士白冷差會,但近年來獻身當修女、神父的人愈來愈少,影響所及,捐獻來源也大為減少,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會憲中寫著:「年老有病的修女,是我們修會的福氣」,這句話支持年紀老邁的修女們,繼續留在為後山貧困住民無私奉獻。 前一篇文章 宜蘭節能廟宇 光明燈換裝LED 下一篇文章 3萬人參香 百年心香路重啟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6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07【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8【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9社論--司法的良知2025.07.0310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悲懺法會南華登場 見證百萬人興學成就教育願心媽祖祈福文化節今擲筊求好日 將於9/27熱鬧登場白沙屯媽祖進香3/18出發 今晚放頭旗昭告四方 全台唯一水上遶境 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祈福 土地公迎頭牙誕辰 各地湧入大批信眾祝壽 鹽水武廟文昌祭傳承古風 道長為學子點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