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菩薩陳月理 悲心成就善緣 李祖翔 |2015.11.12 語音朗讀 31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陳月理菩薩與佛光山星雲大師同齡,也很有緣分。 起宏法師(右)甫出家時,母親探訪合影,此後便甚少聯繫,只為成就女兒。 起宏法師母親陳月理菩薩。 陳月理迎佛牙。 文/記者李祖翔 口述、圖/起宏法師 母親是個菩薩,出家後我才感受到。 從小母親對我們非常嚴厲,不苟言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我東西被同學拿走,回去跟母親抱怨,以為會得到安慰,卻被母親責備說自己的東西沒放好,怎麼可以責怪別人。當時很委屈,覺得沒有被母親理解。出家後,透過學法,才了解母親要教我的是甚深的業果道理,每個人必須對自己所造的業負責,而不是怪別人。 母親三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母親開始掌管家計,全心培育我們完成學業,且極度地保護我們,不讓我們參加外面的活動,只能偶爾讓同學到家裡來,我常常羨慕同學可以自由地出去玩,內心有點哀怨。 嚴厲教子 長養慈悲 我的成績一向很好,但是卻永遠得不到母親的肯定及讚歎,感覺我永遠無法讓母親滿足或歡喜。得不到她的支持和肯定,有一種無力感,逐漸在內心造成隔閡,但是又會覺得自己很不孝順,這種衝突的感覺,讓我無法親近母親又覺得很愧疚。 出家以後,再回想這一段,覺得母親所作的一切,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善根。此外,這次在醫院幫母親助念時,遇到一位佛光會會長是母親的好友;她告訴我,母親曾經跟她說,我在僧團很精進學法,也略述我的學習過程,讓我很驚訝,原來母親在我面前不曾肯定我,但是在朋友面前卻以我為榮。 如果從小母親寵愛我,肯定我所做的一切,可能我永遠不知道要如何跟別人學習,因為我最超勝我第一,如同佛法所說的,「慢如高山,法水不入」,現在我才理解母親希望我不要自以為是,能夠謙下學習,所以她要給予我的快樂不是眼前的,而是長遠性的。 母親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印象中只要同學有困難繳學費,母親就會資助他們,直到完成學業及找到工作;或聽到有人家庭貧困,她都會樂於幫忙。因為從小被母親這種特質潛移默化,養成自己也有樂善好施的習慣,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這件事不是那麼理所當然,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喜歡幫助別人,感恩母親從小培養我們利他的大乘種性。 一九八五年,我請求母親讓我出家,原以為她不會答應,那時候母親流著眼淚告訴我,本來她以為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會愈來愈好,沒想到我選擇這條路,她不是不答應我,只是不忍心我可能會過更艱苦的日子,那一刻我感受到母親對我真實的愛,從小到大,她對我嚴厲的管教,都只是為了讓我快樂。 自利利他 心無罣礙 我以為出家的目的,是為了在母親臨終時助她一臂之力,讓她來生有保障。結果母親往生後,在普門寺為她做佛事時,很訝異地發現這裡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我的法名,那時才曉得母親在世時,幾乎參加了所有的法會,每一次法會,法師們都會念到我的名字,所以大家才會認識我。 母親生病前,每天在家做早晚課各兩小時,誦《法華經》及《金剛經》,平常沒事總是拿著念珠念佛持咒,到最後面對死亡時是很勇悍的,臨終前已將身邊的一切都打點得很好,也做了很多的供養及布施,一直到斷氣前頭腦都很清楚。 最後一次去醫院看母親,臨走前問她:「還有什麼要交代的嗎?」她微笑回答:「沒有罣礙,一切都交給佛菩薩。」這時才體會到,原來不是我出家就能幫母親什麼,而是她一直在成就我,讓我在僧團的學習可以這麼順利。 在母親入殮的那天晚上,即將蓋棺的那一剎那,我望著母親,有一種無可言喻的傷痛,好像從這一刻起,再也見不到她,非常不捨。但是又想到她要去阿彌陀佛那裡學習佛法,為什麼我要傷心? 一生善業 往生極樂 忽然想起我要出家的那一刻,母親雖然知道我要追隨師父學法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我可能再也不會回家,對她而言,那種不捨及傷痛的心情,應該跟我這一刻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她必須孤獨的面對她的餘生,那時才體會到,當年她答應我出家,不是那麼容易的決定。 母親把我放在她生命的第一位,為了讓我追求我想要的快樂,不顧她自己即將面臨的孤獨及痛苦。因為母親對我的這一份心,讓我稍稍能夠體會佛菩薩視一切眾生如獨一愛子,而捨自愛他的偉大修行,啟發我對大乘佛法的信心及願力。 在醫院時母親曾經告訴我,如果她不能到極樂世界,她就要回娑婆世界繼續行布施,但是我相信她一定能去,而且會親見阿彌陀佛,因為她這一生所造的重業和近業,都是對三寶虔誠的供養、承事,以及對眾生的照顧,我們都會很懷念她,希望她很快乘願再來。 前一篇文章 福岡佛光人秋爽健走 舒暢身心 下一篇文章 現代勝鬘夫人 熱心公益典範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8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9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緬懷星雲大師 全球佛教學者暢談人間佛教245校雲端交流 凝聚三好共識推廣生命教育 林聰明獲特殊貢獻獎西方寺瑜伽課 接引民眾結法緣元宵乞龜 390兩大金龜亮相基督城地震10年 佛光山領眾祈願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