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依教育部統計資料,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占在學學生比例由高至低為私立技專、公立技專、私立大學及公立大學,一○二年度弱勢學生僅占公立大學學生百分之九,私立技專學校卻高達百分之二十二點九一。嚴重差距昨在立院引發立委質疑,要求教育部提出具體政策改善「教育世襲化」現象。
立委鄭麗君指出,弱勢生入學機會在現行「競爭入學」的機制下嚴重失衡,以台大為例,九十八學年度到一○三學年度之間低收入戶家庭學生占新生入學比率最高僅百分之零點七九,最低才百分之零點四一,與全國低收入戶比率相去甚遠,學生中更有六成來自雙北,批評「台大乾脆改名叫『台北』大學算了。」
若從弱勢生(包含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等)比率來看,根據教育部統計,頂尖大學弱勢生比率大多偏低,台大僅百分之零點九、清大百分之一點三五、成大百分之一點三四、交大百分之一點一一。
鄭麗君表示,雖然現已有繁星推薦入學,但繁星僅能平衡區域差異,機制還是在各區域「擇優」,對於階級翻轉效果有限,公立大學享有較多國家補助,應負有更大公眾責任,失衡問題存在已久,但教育部一直沒有結構性改革,至少應先提出具體政策減少差距。
教育部長吳思華回應,教育部已訂有「起飛計畫」,鼓勵各大學提升弱勢生比例,未來後頂大規畫,也會將社會流動當成重要指標,學校申請後頂大經費時需要將社會流動放進計畫裡,鼓勵各學校自主性提出弱勢生入學措施。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朱俊彰表示,過去申請入學一直遭外界批評不利弱勢生,失去原本多元入學意義,因此教育部這兩年積極要求學校提出扶弱措施,如希望各頂大一○五學年度能將日間學制學士班弱勢生比率提升至整體在學人數百分之二,新學年招生也已有四十七所學校提出具體措施,包括優先錄取、加分、費用減免等。現雖還沒有針對弱勢生另訂入學管道,但實質上已經在做,未來走穩後,可再研議是否像繁星一樣放入入學制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