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陳文茜(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執筆人:陳文茜(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死亡,不完全是件悲傷的事;相反地,可教導我們許多「向死而生」的智慧。人不一定要等到靠近死亡,才體會生命有限,才斷了沒必要的怨念,彌補人生缺憾。人如果可以從年輕理解死亡,學習死亡,日子會快活很多。
事實上,面對死亡是產生智慧最好的思想旅途;幾乎所有的天才,賈伯斯、愛因斯坦、蕭邦、莫札特…都在死亡之前豁然開朗!丟了纏繞一輩子的糾結,母親的無情,父親的殘暴,親情的棄絕,愛情的離去。
生命本是宇宙中一棵偶生的小草,或許每個人終有偃旗枯萎的那一天:但只要根還在,無論多老、多醜,我們的每一天,都保證比死亡當天精采、盛開、燦爛。死亡的顏色是黑的,人們怕面對它;於是逃避、否認、恐懼…假裝我們可以永遠活下去。
以下我要敘述一個近日我遇見,最「聰明」面對死亡的故事。
她是我的老朋友,突然罹患乳癌,雙乳必須切除之外,她的癌細胞是惡性癌細胞。瞞著雙親和多數友人,她幾乎獨自面對開刀、六次化療,至少七次的鏢靶治療。拿掉兩個乳房開刀前,她先笑瞇瞇剔平了頭髮,跳過「掉髮的恐懼」,然後為自己買了長、中、短三頂不同樣式的假髮。既然沒有失去,當然也不必感歎。
頂著假髮,她自己開車至醫院做化療。醫生巡房,她的病床往往是空的:她正在病房串門子,安慰其他病友。她看到許多罹癌病人愁容滿面,一方面心理輔導他們,一方面警惕自己多吃。她最常告訴病友的話:「放心,我們還活著。既然活著,就要開心。」
於是罹病後的她,沒了長髮、掉了眉毛、睫毛消失,卻一天吃五餐,反而胖了。日日笑眯眯,白白胖胖,如觀世音菩薩。
由於癌細胞太惡,必須用重劑量,做化療時,醫院必須先冰凍她的頭部、腳部,以免損傷末稍神經。而她躺下來,頭包冰塊,沒有恐懼,先來一張自拍。然後才在藥物下,沉沉昏睡。
數次化療後末稍指甲已全黑了,她又搞了一個時下流行的指甲彩繪藝術、號稱「指甲光療」,我也沒聽懂。
十月某一夜晚我們聚會,準備迎接她的下一個鏢靶戰爭。問她如何忍受化療之苦?她說:「癌症是一項禮物,它提醒你平時如何揮霍時間、揮霍健康…我一直擁有很多愛,心中常常忐忑不安,怎麼可能一個人有那麼多的幸福呢?直到罹癌,我的心才定下來,是的,它是我必要的殘缺,也是必要的禮物。」
如果我們每天醒來皆確知,告訴自己生命終有一天必須散會;在生命尚未結束前,我們絕不會像多數日子多數狀況下,把有限的生命任意拋棄,如同拋棄一片果皮。
不久之後,我們都將慢慢變老,然後離開人生舞台…請不要懷疑,每一個人皆如此。你的時間真的有限,一格一秒,一分一流逝,請不要浪費在悲傷裡。
不要活著沒事刁難自己;生活不是刁難,而是雕刻。別沒事幹,一點失戀、小災小難、父母和你衝突、孩子摔門而去…就以為世界拋棄了你,其實世界壓根就沒離開你,是你雖活著,卻選擇離開了世界。
當我們開始真正面對死亡,才開始懂得如何愛自己。人愈體會死亡,計較愈少;愈面對死亡,抱怨愈少。
你問我:人最好的年華是什麼時候?青春?童年?或者中年?我的答案:都不是。人最好的年華是,當你體悟死亡的智慧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