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把「恨」寫在冰上

執筆人:陳文茜(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 |2016.07.12
1261觀看次
字級

一九九九年馬奎斯罹患淋巴癌,他預告了自己的死亡紀事,「如果我有一顆心,我會將仇恨寫在冰上,然後期待太陽昇起;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會放過那怕其中的一天,對我愛的人說:我愛他們。」

十五年後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作家加西亞.馬奎斯,二○一四年四月十七日於墨西哥家中去世,享年八十七歲。他的代表作最著名為《百年孤寂》,其他包括《霍亂時期的愛情》、《預知死亡紀事》(若以拉丁文直譯為: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等…

中年四十歲左右的馬奎斯,本來預期人生該是一趟孤獨的旅行;但走向老年生命終點前,他難得留下暖暖的文字給讀者:「活著是為了講述生活」「每個人都會死亡兩次,一次是停止呼吸,一次是最後一個叫出他名字的人也死了。」「如果我有一顆心,我會將仇恨寫在冰上,然後期待太陽昇起…」

因此他還沒有死去,按照馬奎斯自己的定義;那麼多人都還叫著他的名字。儘管二○○六年一月他已宣布封筆,他的死亡紀事只完成了第一段旅程,第二段可能永遠也不會抵達終點。

馬奎斯最著名的作品《百年孤寂》,讓他獲得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小說以虛構的「馬孔多小鎮」興衰,隱喻拉丁美洲百年滄桑。那一年他才四十歲,卻已感覺人生的蒼老;他本是記者,因揭露政府掩蓋的海難事件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之後任職的報社又被哥國政府查封,於是又被迫流亡歐洲;接著一邊寫小說,一邊為通訊社撰稿,遊走古巴,偶爾紐約。

三十四至四十歲《百年孤寂》問世前,他和妻兒居住墨西哥,身兼記者、公關代理人(可見生活多麼艱難)及電影腳本三個工作謀生…但他人生始終沒有放棄寫作。

《百年孤寂》問世之前,他已完成《第三次辭世》(二十歲),《枯枝敗葉》(二十八歲),《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三十一歲),《寶石般的眼睛》、《惡時辰》、《格蘭德大娘的葬禮》(三十五歲)…共六部作品。

一個二戰前出生拉丁美洲的孩子,眼看著世界秩序的崩解、重組…世界戰爭中所謂的「勝利」,沒有拉丁美洲的位置。美國以帝國之姿,蹂躪拉美、扶植軍政府、默許暗殺…他只是揭露了一個與「海難」有關的謊言,便被殘忍地丟到國際迷宮中,從此他失去了故鄉,也成了自己筆下落難的海員。一九五九年他還參加古巴革命勝利慶典,在切.格拉瓦主持的拉丁通訊社短暫工作兩年,然後,當然再度失望地離開。

中年的他是一個孤魂,漂泊於價值混亂找不到「依身小鎮」的世紀;正確地說,他已經準備死亡很久了,苦苦的從四十歲準備到了八十七歲。「世間惟孤獨永恆。」

一生看盡宣稱美好價值的不同左右「意識形態」的虛假混亂,讀透冷戰時期被舉世高捧或遺棄的各種價值,馬奎斯最終決定以號稱「魔幻寫實」的筆,寫下這一大家子地球人的命運:「這個家第一個人正被綁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吞噬…」

許多人只知道《百年孤寂》出版時,馬奎斯四十歲,他魔幻般的文筆,立刻使此書暢銷,翻成多種文字,贏得各項獎金,從此使他成為專職作家。

另一面的實情是這個未老先衰的作家,閉關了足足十四個月,期間沒有分文收入,用盡僅有一點小存款。小說完成,為了將稿子寄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連郵寄費皆籌不出,他只好孤注一擲把家中僅剩的三樣值「小錢」的東西典當換郵寄費;吹風機、果汁機和電暖爐,然後世人才有機會閱讀這部曠世巨著。

對於死亡他準備了那麼久,對於孤寂他體會得那麼早;和他預言相同的是:這個世紀終究從繁華又走回孤寂,一切都在時間洪流中早已預知。

看穿了。徹底,活著是虛幻,死亡只是虛幻的結束。他早已預知多數的承諾都免不了幻滅,於是晚年他不再把自己活在「細菌的吞噬」中,於是走向死亡之前,他決定把「恨」寫在冰上。

隨著一切融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