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妍萱走過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圖為她在新疆賽里木湖畔的身影。圖/吳妍萱提供
六歲起學習古箏、在台灣曾獲獎無數的吳妍萱,因遭大陸老師譏評而閉關苦修兩年,才憑實力考進中央音樂學院。如今,她的眉宇與指間,散發出淬練後的堅毅。
圖/吳妍萱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古箏,這個最有中國文化代表性的樂器,在台灣女孩吳妍萱的指間,總能散發出悠揚的底蘊。但在音符裡,卻也道出她敲碎光環、跨海苦練,終能在高手輩出的大陸獲得肯定的呼喊。吳妍萱高中還沒畢業,就決定到對岸念音樂,如今就讀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碩士班,成了知名作曲家譚盾、鋼琴家郎朗、歌手汪鋒的學妹。
吳妍萱出生在音樂氣息濃厚的家庭,父親是地方上小有名氣的爵士鼓手,母親則是鑽研多年的電子琴師,兩個阿姨分別專精於鋼琴、古箏,哥哥除了擅長中國笛,還得到父親真傳,是專精薩克斯風的爵士樂手。
老外說華語?琴技被狠批
在阿姨的啟蒙下,吳妍萱小一結識古箏,從此活躍在校園的國樂社,成為大小比賽常勝軍。國一那年,她與北京第十九中學國樂團聯袂登台;這是她第一次在大陸參與演出,讓她見識到音符相同、但演繹不同的「另一種國樂」,種下了想到大陸念國樂的種子。高二寒假,她隻身到北京拜師,見識到更高深的古箏技藝,便下定決心,高中畢業後要到大陸先練習一年,再直攻中央音樂學院。
「妳彈的,很像外國人在說中國話。」中央音樂學院某名師的這句話,讓吳妍萱彷彿被人在頭上狠狠地敲了一棒,但也激發她更強大的鬥志,閉門苦練再苦練,想要向老師證明她從小累積的功力,並不是浪得虛名的。
「妳現在彈的音樂,是沒有辦法打動我的。」幾個月的苦練,換來的是老師這樣的評語。吳妍萱這才明白,自己只是個從小包在「神童」、「才女」光環裡長大的樂匠。光環外,是個天外有天的世界,她必須把昔日光環砍掉敲碎。
接下來的兩年,除了老師,吳妍萱只和古箏相處;每天的生活,只有琴房和床。
二○一一年,高中畢業已然兩年,吳妍萱毅然放棄中央音樂學院可優待入學的港澳台身分,與大陸考生同場較量。這一役,她贏了,但並未能馬上昂首闊步;境外的不算,和來自大陸各地的八位同學在一班,吳妍萱的大一,不但沒有喜悅,反而有更多的自卑,更讓她懷疑,自己到底會不會彈古箏。
再度失落、痛苦的吳妍萱,決定不用哪位老師提點,收起失落、痛苦,繼續苦練,直到能夠平視班上的所有同學。
花了兩年,當老師們體察到這位台灣女孩的用心,當她敢和同學們一同上台演出,吳妍萱總算走出了過去的自己。今年夏天,大學部畢業、考進碩士班,蘊含自信的笑容回到她的臉上。
客串背包客 行腳數千里
練琴之餘,吳妍萱還客串背包客。在這六年裡,她背著行囊、伸出拇指搭便車,足跡遍及山西、河南、陝西、甘肅、青海,乃至於遠在邊陲的內蒙古與新疆。而且,除了山西、陝西找伴同行,其他時候她都是自個兒放膽獨闖。
幾千公里的旅途,這個台灣女孩遇過許多難忘的場景。像是在新疆的火車上,維族人不分男女老少手舞足蹈,用歌聲陪伴漫長的路程;在內蒙的山林間,蒙族小朋友高聲提醒她「前面都是墳墓」的純真善良,以及創下「兩天半沒洗澡」的個人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