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 《別跟山過不去》 我爬的不是山 是夢想

文/吳孟樵 |2015.10.24
2140觀看次
字級
院線片《別跟山過不去》。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圖/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文/吳孟樵

爬山,通常是為了興趣或是健身的理由,《別跟山過不去》想強調的是:「老子爬的不是山,是夢想!」以此點出片中主要人物是長者,他們在人生夕陽時刻完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

難得見到旅遊文學作品改編為電影。原著作者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的筆力詼諧,盡見他的旅遊見聞化身在勞勃.瑞福飾演功成名就的旅遊作家身上。從一開場勞勃.瑞福接受電視節目專訪,不攻不守,卻是極為犀利的對答語鋒;再至他與太太(由艾瑪.湯普遜飾演)參加朋友喪禮,備感無聊與心不在焉。

於是,「爬阿帕契山脈」成了他最期待的旅行。太太強烈建議必須有人作伴,於是他打遍電話簿裡所有朋友,探詢一起出發的可能性,卻沒人有興趣。唯獨一個彼此四十年沒聯絡的人(尼克.諾特飾演)間接獲知而打電話給他,一拍定案。

青壯瀟灑已成過去

個性不同、生活型態不同、家庭形式不同、外型也兩極的這兩人,就這麼一路的爬山,年過七十歲,可以想像其間的辛苦。

過去的記憶是鮮活的、現在的相處是過去記憶的延伸。兩人一路對談,拉近彼此中斷的四十年,也想起四十年前兩人曾一起旅遊,青壯時期的瀟灑狂放與健康的體能與現在形成對比。

在多部電影裡,尼克.諾特總是表現出彪悍不受世俗成規拘束的形象,到了《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他化身成為處處見哲思的神祕老人。在《別跟山過不去》,他則是爬山時被喋喋不休的女登山客譏為又胖又腫、行動遲緩的老人。

尼克.諾特看似拖慢了依然帥氣有型,且還算健康的勞勃.瑞福的行程,但,當勞勃.瑞福踏空掉入水中的那一幕,尼克.諾特出手相救,以及多場尼克.諾特與陌生人交談的過程裡,看似「糟老頭」的尼克.諾特,其實是個性極為體貼浪漫的有心人,懂得體恤,他建議勞勃.瑞福在山區寫信給太太,充分利用明信片簡而窩心的特質,帶給人會心一笑。

登高彌補心中空缺

「我心底有個空缺。」這不是一句罕見的話,常在電影裡出現,像是在勞勃.迪尼諾近期主演的《高年級實習生》,以及今年初上映由瑞絲.薇絲朋主演的《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也是因為心底有個巨大的空缺,為了療癒而步行太平洋山脊。

在《別跟山過不去》中,當尼克.諾特說到自己心底有個空缺需要填補,並坦言他帶瓶酒在身是為了提醒自己戒酒,他問:「你相信我可以做到嗎?」勞勃.瑞福的答案是肯定的。於是,尼克.諾特堅定地把酒瓶蓋旋開,整瓶酒倒在地上,一滴不剩。這微細且動人心的一幕,呈現了友誼的功能。

尼克.諾特飾演的角色是單身、異性緣多、曾長期酗酒;勞勃.瑞福已婚,寫作的事業發展得很好,雖沒說出心有空缺,但看得出他的不快樂,心底一樣有空缺。

兩人無意間發現星空之美,除了智識可以派上用場,說說銀河系與宇宙的關係,享受當下的美與靜已不是言語所能表達。尤其當他們站在危岩上面對面地談話,構成一幅象徵年老登高的心境。

溫馨小品電影《別跟山過不去》挑戰的不是必得走完全程、不是硬撐體力,而是呼應體內與大自然的頻率,更在無意間與老友再續友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