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長期以來,中國的貧困問題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日前國務院宣示要透過產業發展、職業教育、發行債券等方式,也要建構完善醫療體系,花六年時間幫助七千萬貧困人口脫貧,達成二○二○年全面建構「小康社會」的目標。有網民調侃道,接下來又要有許多人「被脫貧」或「被中產」了。
二○一五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將於本周五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作主旨演講。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雲周一指出,中國目前還有七千零十七萬貧困人口,離二○二○年僅剩六年,要在這段時間內幫助他們脫貧,換算下來每年要減少一千一百七十萬貧民數量,他坦言如果沒有特殊的重大措施,要完成這個任務非常艱難。
最低收入下限為1萬2
洪天雲表示,要達到全面小康的目標,基本的住房、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要能完備,這是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一起努力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這些貧困人口在哪、瞭解貧困原因。此外,也要想辦法提高貧民收入,找出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而許多貧戶住在生態保護區與水源保護區,要下決心將其遷移,可透過發行債券方式籌資,也要推動教育扶貧政策。
此外,也要將職業教育和就業緊密結合起來,讓他們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初步瞭解貧困的主因是受疾病拖累,因此要強化醫療、衛生等項目,對症下藥。
根據去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的現行年收入最低下限是兩千三百元人民幣(約台幣一萬兩千元)。而中國平均的收入也僅停留在美國一九一○年的水準。
另外,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訂於十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在北京召開,據媒體報導,此次會議的核心議題是研究「十三五」(十三個五年)規畫建議。據悉,高層人士變動也將是討論議題之一。 「十三五」規畫將是習近平上台後的第一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畫,將給未來五年的中國經濟發展確定方向。
新浪財經報導,「十三五」 規畫十大關鍵領域,包括經濟增長、訊息技術、服務業開放、全國統一大市場、收入分配(扶貧)、人口老齡化、生態環保、投融資體制、國企改革及軍民融合。鑑於中國經濟下行的大趨勢,專家預計,「十三五」規畫或將國民生產總值(GDP)目標下調至百分之六點五。這也意味著中國或將首次將GDP調低於百分之七。
在政治方面,五中全會也將涉及高層人事變動議題,包括全國政協前副主席令計劃等多位遭雙開落馬的貪官,將被撤銷中央委員資格並完成遞補。據中國媒體報導,這六人是令計劃、陳川平、王敏、朱明國、楊衛澤、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