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許良榮
圖五:以直尺的觀察,簡略計算放大倍率約四十五倍。
圖/許良榮
圖六:觀察已製作好的水螅樣本,結構清晰可見。
文與圖/許良榮
手機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科技產品之一,其強大的功能包括照相與攝影功能。而國內外有不少網站介紹將手機變成顯微鏡的製作方法,也可以上網參考。以下就來介紹如何DIY自己的手機顯微鏡,過程相當簡易,親自動手做會更有成就感喔!
器材:
手機、雷射筆、細鐵絲、螺絲起子、虎頭鉗。
操作步驟:
1. 取一支雷射筆(含鑰匙圈的雷射筆售價一百五十元以下),將雷射筆的前端旋轉拆開,再用螺絲起子將內部的小型凸透鏡取下。如圖一紅色箭頭所指。
2. 將小型凸透鏡(含金屬圈),以細的鐵絲扭轉固定,如圖二。(注意:小型凸透鏡可能會掉出金屬圈,可用少許黏膠固定。)
3. 將小凸透鏡對準手機拍攝鏡頭,再以膠帶黏貼鐵絲固定在手機上,就完成了,如圖三。
4. 觀察方式如圖四,將手機轉成攝影模式,調整與觀測物的距離,並利用手機的拉遠拉近功能,變換放大倍數。
觀測結果:
作者使用五百萬畫素的手機,拍攝的觀測結果如圖五~ 圖九。
圖五:以直尺的觀察,簡略計算放大倍率約四十五倍。
圖六:觀察已製作好的水螅樣本,結構清晰可見。
圖七:量角器的超小數字刻度看起來很平滑,放大後觀察發現充滿坑洞。
圖八:自製洋蔥樣本,細胞結構相當清楚(以碘液染色)。
圖九:五百元紙鈔的防偽條碼,會隨入射光的角度變化而變換顏色。
原理:
手機的照相鏡頭已經具有放大功能,例如作者的手機的放大倍率就有大約十倍。而雷射筆小凸透鏡的放大倍率粗估約有五倍,因此手機加裝凸透鏡的放大倍率就可達約五十倍。另一方面,凸透鏡是產生正立放大虛像,而手機再加以放大(手機鏡頭的結構相當複雜),因此最終觀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螢幕影像。
叮嚀的話:
1. 大多數網站的介紹,是將雷射筆的小型凸透鏡單獨取出,但是在製作圖一~ 圖四的手持顯微鏡(不拍照時),建議還是保留金屬圈,不要將小凸透鏡取出。既可保護凸透鏡,又可方便的用細鐵絲夾緊固定。
2. 不同雷射筆的小凸透鏡可能略有差異,凸透鏡的擺放方向也會有影響,因此建議先以肉眼觀察凸透鏡哪一個方向有較佳的放大效果之後再固定。
3. 本實驗結果的放大倍率只是粗略估計,因為版主的計算方式,與手機螢幕的大小有直接關聯性,並不是很客觀。而且顯微鏡的觀察功能,也不能只關心放大倍數,解析度(resolution)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