梶田隆章
日本
1959年,57歲
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教授
圖/路透
阿瑟.麥唐納
加拿大
1943年,72歲
薩德伯里微中子天文台
研究所主任
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物理獎昨天下午揭曉,得獎的是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梶田隆章(Kajita Takaaki)與加拿大皇后大學的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共同獲獎,得獎理由是他們在大氣層中發現微中子振盪,顯示微中子有質量,並測定其質量共同獲獎。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微中子具有質量的發現意義重大,改變了人類對於物質最內部運作方式的認知,對於我們的宇宙觀也有重大影響。
本次獲獎的梶田隆章與麥唐納,證明微中子在旅行途中會發生轉換,此發現也改變人類對宇宙認知。
過去研究發現,部分太陽微中子在前往地球途中消失,故日本東京大學在一九八二年於地底一千公里,打造神岡探測器以接收太陽微中子。本次研究發現,大氣層裡的微中子,在前往位於地底的超級神岡探測器過程中,會在兩種身分間轉換,代表太陽微中子並非消失,解決長久以來的科學謎團。
根據NHK報導,梶田隆章研究物質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微中子(neutrino),一九九八年他首次觀測證明微中子具有質量,此發現顛覆以往認為微中子沒有質量的定論。
與此同時,麥唐納在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展示微中子從太陽抵達地球時,沒有直接消失,反而在到達薩德伯里微中子天文台時,被科學家發現到微中子的另一種性質。
梶田隆章是埼玉縣人,生於一九五九年,今年五十七歲,他是日本著名的物理學者和天文學者。目前是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教授,同時也是東大宇宙線研究所所長,專長是微中子(Neutrino)研究。梶田隆章受業於小柴昌俊、戶塚洋二,二○○二年三人共同獲得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
阿瑟.麥唐納一九四三年出生,為加拿大物理學家、薩德伯里微中子天文台研究所主任。他是女王大學戈登和帕特里夏灰色粒子天體物理主席。
日本學者至今榮獲諾貝爾獎殊榮的人數,包括取得美國籍的日本學者在內共有二十四位,梶田隆章是第二十四人。
諾貝爾獎每個獎項的獎金為八百萬瑞典克朗(約九十六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四百八十萬元),將由得獎者平分。
在醫學獎和物理學獎分別公布之後,化學獎七日宣布,文學獎預料將於八日公布,和平獎九日揭曉,經濟學獎則要等到十二日才會宣布。
二○一四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日本名城大學的八十五歲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的五十四歲教授天野浩與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六十歲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得獎原因是「發明效率佳藍色發光二極體,催生明亮而節省能源的白色光源」。
諾貝爾獎是一八九五年依照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所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