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大甲訊】台中縣大甲鎮民張松助收藏中國古錢幣及文物,為數近六萬件,其中台灣銀行發行的第一批紙鈔,距今已有百餘年,目前市場交易價格每張高達一百萬元,不少稀世珍品,目前也只剩下一件。
張松助的收藏品,包括古錢幣、青銅器、書畫、陶器、服飾等,琳瑯滿目,即日起到至本月二十五日在大甲鎮農會展出的文物,以古錢幣為主,有宋、明、清代的硬幣、紙幣及龍銀,還有太平天國、鄭成功和滿洲國發行的錢幣,琳瑯滿目,每件都有不同的歷史背景。
張松助的祖先在清朝時代,曾經是兵部尚書及舉人,家世顯赫,收藏了許多古代文物。
後來台灣陷於動亂,被日本侵占,他的祖父遂把所有的收藏品裝甕埋在地裡,直到張松助開挖出來,讓古文物重見天日。
其中,明朝朱元璋時代發行的「大明通行寶鈔」錢幣最特殊,一張千文錢約影印紙般大小,以蠶絲編織而成,幣面寫著:「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等字樣,讓人看了也能夠了解到 當年嚴刑峻法的殘酷。
張松助保存三張,日本占據台灣,設立台灣銀行後印製的第一批紙鈔,有人開價每張一百萬元蒐購,都被他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