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系列評論 讀者看選舉評論

廈門大學陳美美 |2015.10.06
1343觀看次
字級

廈門大學陳美美:一看到〈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這篇文章的題目,我就受到了震撼。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來自台灣的聲音,敢於喊出自己是中國人。還是由德高望重的星雲大師喊出來,更讓我對星雲大師充滿了敬佩之情,這實在很不容易。

我在廈門大學讀本科,後來去巴黎留學,又去香港當交換生,在這些地方,我都遇到過一些來自台灣的同胞。雖然,我與他們相遇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同,但是他們幾乎不約而同地給我一個相同的態度: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遇到這樣的態度,不是一兩個人,可見,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一大部分人的心裡。而這一部分人的數量,似乎還頗為可觀。於是,大家心知肚明彼此立場之後,都自覺避開談及這個問題,以友好又有點尷尬的方式繼續來往。所以,星雲大師以〈我可以稱台灣中國人〉為題目寫序,這讓我很震撼。

在如今大選的背景下,面對這麼敏感的話題,星雲大師不畏流言蜚語,站在歷史與文明根源的高度,說出自己的看法,眼界與深度,都讓人仰望。

大師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觸,在政治上,上層的權力之爭,往往遭殃的是下層百姓。明明下層百姓只希望經濟發展,社會和平安定,但就這些要求還經常成為上層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某部分人私心的陪葬品。

經濟發展、和平安定被一部分政客拋在一邊,他們更在意自己手中握有多少權力。若真為百姓利益出發,早該停止沒有必要的爭吵及抹黑攻擊,既耗費精力又浪費社會資源。他們口口聲聲為民請命,卻本末倒置。從文章裡,星雲大師無不透露出對這種本末倒置的苦心勸說。

只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才能倉廩實而知禮節,這是最明白的事情。這個道理,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並且留下《管子》這個寶貴的經濟學、管理學財富,這難道不是值得我們共同感到驕傲的中國文化嗎?

同根同源,我們一起傳承著那麼多歷史偉人的智慧,文化的同源早已融入炎黃子孫的血脈裏,與千年文化的連繫,怎會那麼輕易割斷呢?同為華夏子孫,罔顧歷史文化傳承,不肯接受中華文化,成為沒有根的遊民,這讓星雲大師感到十分惋惜。

一個不安定的社會環境,是無法進行各種社會生產,更別提發展,星雲大師在文章裡寫到了台灣的變化,倒退得很明顯,讓人心痛。

如果政客為了私人利益,不捉住和平穩定這個前提,趕緊發展經濟,若不為百姓解決就業等民生問題,卻費盡心思,捉住一些對方陣營的紕漏不斷攻擊,彼此互相抹黑,傳播負面能量,就好比試圖用戾氣建造空中樓閣。

這種空中樓閣不僅虛無,而且住在其中的人,終日被戾氣包圍,怎麼會幸福呢?這就是他們要為人民建造的社會嗎?社會戾氣愈重,福報愈少,怎麼有利於台灣的發展呢?

星雲大師還指出了藍綠惡鬥和媒體扭曲的報導,對台灣的危害,惡鬥與扭曲,都是破壞「和平」這個百姓最需要的生活基礎。

因為任何脫離了和平穩定的主義,很容易變成詭辯、空想與空談,最終淪為無意義的黨爭。

中國歷史上的黨爭悲劇,導致戰亂,最終為戰爭埋單,被迫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不還是百姓嗎?

早些年,疲軟的經濟數字,已經表明義大利的經濟改革勢在必行。但是,義大利政治領導人為了內部矛盾,打得不可開交,無意義黨爭,帶給義大利的經濟傷害,難道不應該引以為戒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安定,衣食無憂,這是百姓的訴求。星雲大師呼籲和平,正是替百姓喊出訴求,他從百姓的角度,從歷史的高度來冷靜地看待政治問題,心胸和高度都值得敬仰。

星雲大師不看重誰當權,他看重的是穩定和平,他看重的是大局。

套用張愛玲的話,如果我們把社會局面比喻成一件衣服,那麼平穩的政治局面,就是一襲華麗的錦袍,裡面爬著虱子。百姓望著華麗的錦袍,心情愉悅地為生活打拚。

政客猶如錦袍的管理人員,維持錦袍的華麗,滅除虱子,並及時修補錦袍出現的小破洞。而佛理猶如滅蟲藥,可以幫助滅掉虱子,幫助人民維持平穩的華麗局面,這就是大局。即使內部還有虱子,但並不太影響百姓的生活。

但如果沒有平穩的政治局面,那就是一件徒留千瘡百孔的破衣服。百姓對著一條爬滿了虱子的破布皺緊眉頭,為衣食住行擔憂,為社會局勢操心。政客不團結修補衣服,卻自顧自地進行著無意義爭鬥。百姓眼看著錦袍破洞愈來愈大,獨自嘆息難過。這時候,究竟是哪一派贏得了黨爭,對百姓又有什麼意義呢?都只能留給百姓一條更破的破布罷了。

星雲大師歷經社會變遷與戰亂,直言反對台獨,就是因為他曾經親眼目睹了在不穩定的社會中,戰爭的後果是如何的不堪設想。

他的慈悲心,讓他目光深遠,他不立足於某個政治勢力,他立足於勞苦大眾。他大慈悲地勇於站出來為大眾發聲,以慈悲的口吻呼籲和平。

「和平穩定」,這個人民生活最本質的訴求,希望能通過星雲大師的呼聲讓更多人聽到:停止本末倒置的無意義黨爭行為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