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龜 流浪到新店溪
文/何宜 圖/林思民
颱風天因為豪雨成災、溪水暴漲,常會有許多魚群被沖上馬路,但在杜鵑颱風橫掃台灣之際,新店溪畔竟然出現一隻長約六十公分的鱷龜,民眾發現後,眾人合力將鱷龜「逮捕到案」,送至台北市動物保護處救援安置,結果有一名飼主主動聯繫,表示該鱷龜是他不小心在颱風天逸失的寵物。
據協助安置這隻大鱷龜的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表示,鱷龜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龜之一,因為體型大且攻擊性強所以少有天敵,龜殼上有三行明顯的鱗脊,一般成年後體長平均約為二十六吋(六十六公分)、體重約一七五英磅(六十五公斤)。
雖然鱷龜長得兇惡、也常有新聞強調牠驚人的咬合力能輕易咬斷人的手指等等,但鱷龜的攻擊半徑在牠腦袋瓜的四周,所以只有在接近牠頭部時可能會被咬傷。林思民表示,鱷龜屬於坐等型的伏擊者,是在獵物接近時才會張口咬下去,不太主動攻擊。
由於鱷龜的攻擊動作很明顯,所以對牠熟悉的飼主通常因了解其習性所以不容易被咬傷,但對於不了解牠習性的一般民眾,或是小孩子貿然地去摸牠,其實是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尤其是像這次颱風過後出現在野外,民眾很可能在未留意之中招致危險。
面對民眾把鱷龜當成寵物飼養,林思民認為,因為鱷龜的習性、活動空間比其他同尺寸的烏龜小,小時候確實比較好養,但等到牠長大變成超大一隻後,破壞力也會變強,即使活動量低,養在一般公寓也會讓飼主受不了,所以長太大之後就會變成棘手的問題。而這類沒有天敵的外來種一旦被棄養至野外,則會造成生態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