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 走:本義是奔跑

文/陳俊明 |2015.10.02
1551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明

「走」字現今的意思為「行走」,但古義卻是「奔跑」,的確古今不同。《說文解字》︰「走,趨也」;《爾雅.釋言》︰「奔,走也。」在在顯示遠古時代的「走」並非緩步義,而既為「趨」、「奔」,就得快,即是奔跑。

最早的例子是《詩經.大雅.文王》︰「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描述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為避犬戎騷亂,先騎馬輕跑勘查環境妥當後,才率領族人朝西遷居來到涵養水源的岐山。這是記錄周的祖先建立西岐,而為殷商之諸侯國的一段史詩。西周早期的「走」字,為「跑步」或「奔跑」義。

至戰國時代《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這是「守株待兔」的前段描述,「兔走」就是兔子跑了出來。

除了上舉之例,更多先秦古籍之「走」字,的確是奔跑義,並非行走義。

再來看看佛經裡如何用「走」字:

東漢安世高於西元165年翻譯的《佛說大安般守意經》:「神足九輩,謂乘車馬步疾走亦為神足。」意思是凡夫依靠「乘車、馬步、疾走」也算是神足,此「疾走」即奔跑。

西元179年支婁迦讖翻譯的《道行般若經》:「若男子、若女人,持摩尼珠著其身上,鬼神即走去。」指鬼神只要遇到凡人身持摩尼珠就跑得無影無蹤。

晉竺法護約於西元303年間翻譯的《佛說鴦掘摩經》:「鴦掘摩,儀幹剛猛力超壯士,手能接飛走先奔馬。」指婆羅門徒鴦掘摩高壯剛猛又力氣極大,連飛跑奔馳中的馬也可以手到擒來。

以上從東漢到晉朝所翻譯經典,有關「走」字的使用,亦悉數為「跑步」或「奔跑」義。

古時之「走」是跑步或奔跑,而「跑」字本義,依宋朝編製的《廣韻.餚韻》︰「跑,足跑地也」,是野獸用蹄或爪刨地。「跑」為「刨」義,大概維持至宋朝。

而唐朝詩人馬戴〈邊將〉︰「玉榼酒頻傾,論功笑李陵;紅韁跑駿馬,金鏃掣秋鷹。」這時的「跑」才突破「刨」本義,初見「奔跑」義。

回過頭來論「走」字,現今只有閩南語與客家話用「走」作跑步或奔跑,保留了本義。

「走」的閩南語注音是標(ㄗㄠ4)舉例說︰跑馬燈,得講「走馬燈」,國際音標為(tsáu bé dinŋ);如比賽時偷跑,就要說「偷走」(thau tsáu);跑江湖,得說「走江湖」,那就是(tsáu kang ôo)。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