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清鑽研佛語 如實詮釋經藏

陳瑋全 |2015.09.25
3471觀看次
字級
黃國清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學士、財經所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後再修讀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專長為印度大乘佛學(初期大乘經典、中觀思想、唯識思想)、中國天台佛學、佛教經典語言(梵文、佛典漢語)、印度與佛教醫學、中國宗教思想等。圖/黃國清提供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圖/黃國清提供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黃國清教授,早年就讀財經系所,在人生陷入徬徨之時,因緣導引他走入佛教研究的道路,學習漢語語言文字學,並從事佛教義理的研究。

黃國清大學時念的是企管系,碩士班專研財務管理。他學生時期即喜歡閱讀文史相關書籍,對佛教的認識是從研讀鈴木大拙的禪學著作開始。當時的他,和一般人一樣,希望畢業後從事財經相關工作。財經所畢業後,本來有很多機會可以發展,特別是當時新設了許多家新銀行與證券公司。

然而,指導教授介紹他到經濟顧問公司擔任研究人員,但他不想留在學術象牙塔中,於是返回家鄉中壢,選擇當時正由盛轉衰的房地產行業,任職於建設公司。

公司派他擔任房屋仲介的店長,由於主管工作壓力繁重,嘗試閱讀老莊、禪宗思想等哲學書籍來紓緩壓力,但仍感困惑,受益不大。當時正好有朋友在法鼓山學佛,黃國清聽聞聖嚴法師留學日本取得佛學博士,創辦了佛學研究的學術單位,他開始對佛學充滿好奇心。

文獻研究 掌握佛教義理

一年後,黃國清報考中華佛學研究所,入學前家中經濟出了一些狀況,一時讓他心懷躊躇,藉由淨心持誦觀音聖號,下定決心一頭栽進佛學研究的世界。在學三年期間盡力修習佛學課程,認真研讀佛經語言,不僅學會梵文、巴利文,藏文也有一些基礎。佛研所的專業師資及國際學術連結,更讓他對佛學研究的眼界為之大開。

佛研所畢業之後,由於想鑽研國內佛學界少有人關注的「佛典漢語」領域,毅然從中文系碩士班讀起,以強化自己的學術能力。那時他積極學習漢語語言文字學,朝著研究「佛教義理」的目標邁進。

黃國清表示,日本學者平川彰說過,為文獻學而做文獻研究,不是一種正確的研究態度,文獻學是為了作為義理研究的基礎。透過碩班期間建立的文獻學、義理學基礎,以探討《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的譯文為碩論課題,順利取得學位,同年以最高分成績考入博士班。

因緣際會,恰逢萬金川教授來到中央大學中文所任教,就跟隨萬教授讀了幾年佛經語言文獻學的相關課程,奠定在佛典文獻研究的根基。指導教授岑溢成老師是訓詁學與中國思想的專家,幫助黃國清掌握註釋典籍的研究方法,最後寫出博士論文《窺基《妙法蓮華經玄贊》研究》。

對勘解讀 轉化當代語言

自博二開始,黃國清就把佛學研究與佛教推廣、應用結合,在各佛教團體教授佛學。他認為,個人從事學術研究,是為了完成佛教實踐工作,因此有很強的動力希望自己能夠推廣佛學,讓更多人知道佛法。

研究佛經語言是期待將古代漢譯的佛典,較精準地轉化為現代語言,幫助現代人更能了解經典意旨。這不僅需要多學科的訓練,在閱讀佛典時也須通過跨語言的對勘解讀,完成當代的詮釋,以弘通佛教經論。

黃國清表示,身為學術研究者與佛教實踐者的雙重身分,自然會關注如何解決生命問題的課題。理解經論內容只是一個重要起點,進一步依照經論教導而落實修行,修行過程遭遇瓶頸時,可藉由對佛典教理的深度探索而獲得突破,改變與調整自己的心性,消除遮蔽智慧的煩惱因素,才是學習佛法的真正意義所在。

學林菩提路

黃國清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系學士、財經所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後再修讀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專長為印度大乘佛學(初期大乘經典、中觀思想、唯識思想)、中國天台佛學、佛教經典語言(梵文、佛典漢語)、印度與佛教醫學、中國宗教思想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