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廣闊的沙質荒漠,有九百零六萬平方公里,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紅海之濱。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五千六百公里,南北寬約一千六百公里。「撒哈拉」源於阿拉伯語,意即「大荒漠」。你所不知道的撒哈拉一一為你揭密。
根據記錄,一九九三年撒哈拉沙漠最高溫度是攝氏五十八度。白天地表溫度可達七十至八十度,雞蛋埋在沙子裡都會烤熟。沙石吸熱快,散熱也快。一到夜晚,沙漠氣溫就會急驟下降三十至四十度,冬季時夜晚氣溫可降到接近零度。撒哈拉不是一年四季都酷熱難耐,從每年十二月到二月氣溫下降得非常厲害,有些地方甚至會下雪,但不會結冰。
並非四季酷熱
撒哈拉沙漠有人住,常駐人口是二百萬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覆蓋的十一個國家中。六千年前,這裡曾是一片雨水豐沛的農田,十九、二十世紀考古探險家在沙漠深處發現很多洞穴及岩畫,科學家判斷,岩畫繪於西元前六千年到西元前一千年。當時四季常青、牛羊成群、鳥飛獸走、百花爭豔。
在撒哈拉還有很多個綠洲存在,面積有十二萬點八萬平方公里。Guelta d'Archei是最有名的沙漠綠洲之一。撒哈拉是很多種植物的家園,有一千多種植物,都存活在綠洲附近。雖然撒哈拉沙漠很大,但覆蓋的並非全是沙子,大多數覆蓋的是礫石,沙子只占三成,礫石占七成。
屎殼郎 崇拜的聖甲蟲
沙漠中的動物糞便,吸引著蜣螂。在世界同類動物中,蜣螂是首屈一指的清潔能手,天生喜食人畜糞便或動物屍體。各國給予牠許多別名綽號,如推車客、坌屎蟲、屎殼螂等。蜣螂雖遲緩笨拙但嗅覺靈敏,聞到糞便味道,牠可以超低空飛行去尋找糞便。
埃及神話中負責推動太陽的神名為凱布里,牠是一隻聖甲蟲,或叫糞甲蟲。屎殼郎推著糞球滿地爬,牠們住在糞球裡,在糞球裡交配、產卵、孕育著蛹,誕生出下一代。古埃及人認為正是這小小的蜣螂象徵自然界萬物的循環。
世上最艱苦馬拉松
撒哈拉沙漠馬拉松(Marathon des Sables)是超級馬拉松,共六日,總距離達二百五十四公里,即傳統馬拉松的六倍距離。每年於摩洛哥南部的撒哈拉沙漠舉辦,被視為地球上以雙腳參與的最艱苦賽事。
首屆賽事於一九八六年舉辦。參賽者必須沿途背負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及食物,自備睡袋在沙漠露宿六晚完成賽事。第三十一屆des sables marathon將在明年四月八日舉行。
南窄北寬 氣候多變
位於北回歸線兩側的撒哈拉沙漠,終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乾熱的下行氣流,南窄北寬的陸地構造,加劇影響範圍;乾燥的東北信風從亞洲內陸吹來,難以降水,致使撒哈拉更加乾旱;而北非海岸線較為平直,東側的衣索比亞高原阻擋了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使得廣大的內陸地區無法受到海洋水氣的影響;加那利寒流經過北非的西海岸,降溫減濕,即便是沿海地區也是無際的不毛之地;撒哈拉地區地勢平坦低平,形成了單一的熱帶沙漠氣候。
浩瀚神秘的沙漠魅力十足,無論是騎著駱駝夜闖沙漠看滿天繁星,抑或是在萬里無垠的沙漠靜待黎明,同樣美麗得像圖畫一樣,令人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