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我們總是太忙,忙著為自己構築一個生動多采的人生。不過忙忙碌碌之餘,許多人仍然繼續抱怨,對工作不滿意、生活水準未達自己的期望、身材不好,或是跟伴侶的關係有待改善。圖/含仁
此時此刻,我們總是太忙,忙著為自己構築一個生動多采的人生。不過忙忙碌碌之餘,許多人仍然繼續抱怨,對工作不滿意、生活水準未達自己的期望、身材不好,或是跟伴侶的關係有待改善。然而,我們什麼時候才要起身做些改變?現在?或是明天比較好?對於未來的各種可能,我們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不過,真正付諸實行的卻是少之又少。做做夢真的很愉快,至於現實(有時還滿掃興的),能拖延就盡量拖延吧。所以,我們大人說話常常這樣開場「等我先……
……減個五公斤再說。」
……畢業再說。」
……賺更多錢再說。」
……買更好的車再說。」
……搬了家再說。」
……度假回來再說。」
……等孩子搬出去再說。」
……自己開間公司再說。」
……找到心愛伴侶再說。」
不過,往往等我們真的達到這些目標後,也不見得會有多快樂。因為,每一個實現的願望都會衍生出下一個新的渴望;甚至,還會開始跟外在環境討價還價,例如推給天氣之類──等天氣暖和些/日照短些/日照長些/雪融化後/雨下少些……我們就可以開始減肥、進修、學開車、上縫紉課或是去健身房做運動。
要牽拖的理由永遠不嫌多,因為這樣那樣,所以還沒開始或結束某件事;也因為細數不完的原因,所以一直還沒感到幸福美滿。
其實,並非種種外界牽絆阻礙我們享受當下,而是我們自己,才是那個從中作梗的人。一個對現狀雖不滿意,卻不願花心思去探究原因的人,只會讓自己聚焦在未來,然後,明天永遠不會更好。
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分子生物學教授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專門從事一種稱為「靜觀覺察」的教學。他認為,真正的喜悅,是安於眼前的瞬間,並能盡情去體會、享受每一分每一秒。活在當下是無比的重要,因為,未來與過去都遙不可及。
對小孩來說,現在就是最棒的!除了希望能快快長大之外,孩子們對於明天別無所求。「昨天」好似幾年以前的事,「晚一點」聽起來又太遙遠──至少對我女兒來說是這樣。
幾天前,女兒突然很想去公園的兒童遊樂區玩;而我,本想好好利用早晨時光,坐在書桌前多寫點東西,因此,想方設法改變她的主意,希望她同意下午再去。「不要,我今天就要去!」她這樣回答,我安撫她說:「對啊,是今天,不過是今天下午喔!」女兒聽了,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唉,有這麼難了解嗎?「可是,我想要今天(馬上)去啦!」大人真是好複雜喔,一直一直把事情往後拖延──甚至,包括自己的人生。
(本文摘自大好書屋出版的《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幸福》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