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畫,是一個相當常見的理財議題。不過,雖然大家都說退休規畫要趁早,但就實際的經驗觀察,大多數人的退休準備,還是都等到中年之後,也就是接近退休的近十年左右才真正開始準備。
會有這樣的現象,當然有很多的原因。一方面,年輕的時候畢竟覺得退休還早,沒有準備的急迫感。就以目前社會上的屆退族來說,在他們年輕的時候,趁早做退休準備的觀念也不普及。再從實務角度來看,大多數人年輕時,收入可能尚未提高,還有扶養孩子或背負房貸等不同的經濟壓力,要好好替退休做準備,確實不太容易。
所以說,許多人開始準備退休的財務規畫時,已經逐漸感受到時間的急迫性,在這樣的壓力下,特別容易出現兩種過與不及的情形。一種是覺得時間不夠了,因此,在理財上急著尋找高報酬的投資,希望能加速累積財富的速度,承擔過多風險的結果有時是適得其反。另一種常見的情形是因為覺得退休將近,於是理財方式更趨於保守,雖然少了投資風險,但累積財富的效果卻大打折扣,往往陷入退休準備不足的危險而不自知。
事實上,即使到了接近退休年齡才開始準備,時間的急迫性也未必如想像中的那麼嚴重。坊間常聽到的說法,都是說退休時要準備多少錢才夠,因而造成人們的迷思,認為在進入退休的那個時間點上就要準備那麼多錢,在那之後就是完全的消耗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進入退休是財富的消耗期沒錯,但並不會在一開始就花掉所有我們替退休生活準備的錢。假設一個人現在五十歲,預計六十歲退休,那麼他替退休準備的資金,其實大部分是六十五歲之後才會用得到。這表示他擁有十五年以上時間可以對這筆錢做妥善的投資運用,只要規畫配置得宜,十五年足夠讓投資發揮良好的增值效果,也足以對抗短期的價格波動風險,投資人不須太過急切,也不必過度保守。
當然,每個人或是每個家庭的實際規畫情形,都牽涉到各自的生活水平期望、工作期間的收支結餘、退休年齡的設定等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這可能都需要藉助專業顧問的協助,來做好更全面完整的理財計畫。但只要能在時間、報酬和風險之間掌握良好的均衡,即使步入中年才開始退休準備,猶未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