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六、養生之道
1.噉食太過人,身重生懈怠,現世未來世,於身失大利,睡眠自受苦,亦惱於他人,迷悶難覺寤,應時籌量食。《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2.食多有五罪:
一者、多睡眠;二者、多病;三者、多婬;四者、不能諷誦經;五者、多著世間。《佛醫經》
3.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佛遺教經》
4.人病有十因緣:
一者、久坐不飯;二者、食無貸;三者、憂愁;四者、疲極;五者、婬泆;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風;十者、制下風。《佛醫經》
5.步行有五德。何等為五?
一者、能走;二者、有力;三者、除睡;四者、飯食易消不作病;五者、為行者易得定意,已得定意為久。《七處三觀經》
6.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太子瑞應本起經》
7.人當自繫念,每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安消而保壽。《雜阿含經》
8.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故受此食。《禪苑清規》
9.經行有五事好:堪遠行,能思惟,少病,消食飲,得定久住。《四分律》
10.若人飲酒放逸者,當知有六患:一者、現財物失;二者、多有疾患;三者、增諸鬥爭;四者、隱藏發露;五者、不稱不護;六者、滅慧生痴。《佛說善生經》
待續
本文節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一冊 第十二課
(隔周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