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無任
世界上有很多對立的問題,大家各有立場,因此就發生了疏離、戰爭等種種悲哀的下場。假如大家都有一個與人為善的心態,有彼此和平共處的雅量;甚至能做到如憨山大師說:「吃些虧處原無礙,讓他三分有何妨」的忍耐力,這樣彼此就能可以有友好往來,所以佛教裡面主張皆大歡喜。
世間上有愛的攝受,有力的折服;好比一個家庭裡,母親用愛攝受兒女,有時兒女因愛放縱,父親會用力來折服,有的兒女也不服氣,極力反抗,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愛的攝受、力的折服,都要能中道;當要用愛的時候,用愛來攝受,當要用力的時候,用力來折服。相同的,世間上彼此的往來,甚至於團體利害、國際問題等,也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不要自我執著,一定我愛的都是好的,我不愛的都是壞的,互相拚得你死我活,都不服氣,甚為惋惜。
現在台灣的選舉,尤其是總統選舉,攸關兩岸政治的制定往來,有分合的嚴重結果,所以更應該慎重處理。當得彼此愛護,也要相互體諒,當得需要據理力爭,也要公正無私。
如今兩岸談判幾十年,雖小有成就,但是最大、最重要的問題都不能解決。因為重要的高級人員不把會議提升,讓有決策性的高級人員來談判,只是讓一些低階的官員進行談判。他們好像很怕談判之後,兩岸和好了,他們就沒有工作,所以希望談判時有爭執,問題一再拖延,他們才神氣,因而不免讓人有這樣的想法。
再有,兩岸彼此的多少問題,錯縱複雜,其利害關係也不是我們民間能可以全盤了解,必須要透過談判會議才能解決,可是會議裡,談判人的「我執」、「法執」,雙方彼此都不肯吃虧讓步,這種談判是沒有希望的結果。但民間人士總是希望兩岸能和平、和諧、和好、和一,不過要能有這樣的成果,兩岸需要從很多的管道來談判。例如:教育家,談教育會議;企業家,召開企業家會議;交通的談交通,文化的談文化,經濟的談經濟,政治的談政治,分開讓各行各業的專家們來會談,談判的結果再交由當局高層來決議。
兩岸既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這是不能改變同為一個中國的事實。彼此兄弟之間還有什麼利害的關係,不能解決呢?歷年來,甚至有些問題大家都不敢接觸,不敢提出,這樣怎麼會有和平統一的結果呢?我們今天無意於此岸彼岸,希望把一些敏感的問題,由民間小民提出,再請領導的高層裁決,看看可不可以把這許多問題,先做一個共識,看看兩岸國家,有未來統一的希望嗎?
舉一個去年發生的例子,大陸的學生到台灣來當交換學生,台灣的大學生歡迎他們時,因為兩岸分離這麼久,用語習慣當然就各自不同。台灣的大學生說:「歡迎中國的學生到台灣來。」當時,北京的學生一聽,非常不高興,你們怎麼能把我們中國當外國呢?(見二○一四年九月三十日《旺報》投書〈兩岸青年應有相互諒解的雅量〉一文)其實台灣的學生講歡迎中國的學生前來台灣,絕無把中國看成外國的意念,只是口氣、說話用語不同招來誤解。
不客氣說,今天大陸的人士在談判的時候,都有一種優越感,認為自己大陸很大、很強,台灣很小,你有這樣的觀念,就不能平等,誰服誰呢?假設說大陸很大,你是大男人,台灣是小姑娘,你要娶這一個小姑娘回家做媳婦,你要給女方什麼聘禮呢?
台灣假如願意和大陸談判,我們今天等於嫁女兒,我們要陪上什麼嫁妝呢?所以兩岸的人士,就等於是親家,不是冤家。你們各自心裡要準備,我要給親家什麼重禮?女方給男方,我要用什麼嫁妝來爭取女兒的榮耀?
今天大陸能給台灣的嫁妝,在國際外交上是讓步,在經濟上給予台灣多一點發展機會,尤其讓台灣對大陸要有信心。台灣和大陸來往,利多弊少,今後這個女兒嫁過去了,在大陸上會榮華富貴,前程興旺,要有信心;而台灣要嫁過去的陪禮,就是自由民主,其他兩岸的同文同種,還有什麼不好談?現在把談判的敏感問題,列之如下,兩岸人士是不是可以用這樣的談判做為基礎,彼此開誠布公,誠信真心,相信會有好的結果。
像現在台灣的選舉話題不斷,當中最難的是:親中?還是反中?而在中國大陸最難的問題是:愛台?還是恨台?在我們想,今後要採取「中道」,不要親中,也不要離中,完全以國為重;不要愛台,也不要不愛台,而是以民為重。有了這樣一個目標,談判有個依據,總會有進步的。
兩岸的未來,不管它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終將統一,這是必然的事實。像歷史上,分裂的朝代也不只一個、二個,但到最後不都統一了嗎?如秦統一六國,三國歸於晉,五胡十六國分擾不堪,隋文帝不費餘力就統一了,這些歷史般般,我們還不能明白嗎?兩岸分裂,中華民國在孤島上是不能生存的;兩岸統一,對兩岸都很好。問題是在,要立於平等的基礎上來謀求統一,互不吃虧,這才有統一的可能和希望。
過去,國民黨講要「反攻大陸」來統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妄想;共產黨說要「解放台灣」,希望台灣歸順大陸來統一,可是現在也很不容易。因為兩岸分裂太久,台灣人民對共產黨還不夠認識,不具有信心,所以要回歸中國就比較困難。
以往數十年來,曾經一度台灣還是亞洲四小龍的時期,大陸的企業還沒有普遍發展,比較貧困,所以台灣覺得「我富你窮」,不肯和大陸統一。後來大陸經濟成長了,工商業發展,百業發達,地大物博,台灣是那麼小的一個島,大陸怎麼會把你放在眼內呢?所以至今,兩邊都不肯用平等心互相在會議上來談判。
過去台灣富、大陸窮,但現在大陸強大、台灣弱小,兩岸要談判,就不能用貧富、強弱做標準;大家是一個民族、一個血統、一個歷史、一個文化、一個傳承,如習近平先生說「兩岸一家親」,要像兄弟般懇切真心的來談判,方見效果。
尤其在我們想,自古以來,談判的條件,要讓對方討一點便宜,自己吃一點虧,這樣的談判就容易成功;想要別人吃虧,讓自己討便宜,這種談判就難成功了。所以兩岸之間,是要叫大陸吃虧呢?還是要叫台灣吃虧呢?都很難說,也都不公平,大家要平等、有遠見才行。
現在的大陸已為世界大國之列,進步之神速,已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在這大小之間,大還是要讓小,就等於家庭裡,哥哥還是要讓一些給弟弟,而弟弟也不要傲慢、自大,對兄長總要一點尊重。不知道大陸的共產黨、台灣的國民黨,甚至民進黨,你們能做到這樣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包容嗎?
因此,現在中華民國政府也不必去想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不要去想統一中華民國政府。同是炎黃子孫,真能做到「兩岸一家親」,還有什麼不能統一呢?大家都叫一個中國,不就問題解決了嗎?
但中國不統一、不合作、不和平,兩岸的人民就要受苦,每天都給這許多不同的議論說來說去,實在不得安寧。所以我們建議:兩岸的談判,在公平正義平等之下,先要有個基本上的認知:
一、不可以論貧富差距。
二、不要論大小強弱。
三、不要分你我不同。
四、不要計較過去的仇恨。(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