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博文
頭痛是一種國人很常見的一種症狀,現代生活步調快,伴隨著經濟壓力,頭痛起來其實讓人挺受不了的,中醫是區分寒熱、氣血、虛實、陰陽的體質不同來做治療,而大部分的頭痛可能只是與壓力或緊張有關,只要多休息、睡飽一點就沒事,但如果是與生命安全有關的腦中風或腦動脈血管破裂等就輕忽不得,不是止痛藥就可以解決,須交給醫師判斷。
常見的原因與症狀有以下幾點:
若是急性較嚴重頭痛,則常與腦部腫瘤或腦動脈瘤破裂有關。
一般頭痛,常由月經、感冒、發燒引起,一旦症狀解除,頭痛也跟著消失不見。慢性頭痛則常見於憂鬱性、偏頭痛、緊張性、高血壓、鼻竇炎等等所引起。
憂鬱性頭痛於早晨起床頭痛明顯、常在壓力下出現情緒憂鬱低落的狀況。偏頭痛原因不明,常見於女性,發作時較劇烈、反覆發生,多痛一側為主,伴隨失眠多夢。
緊張性頭痛常見天氣寒冷並出現肩頸僵硬等。
調整方法如下:
飲食均衡,多吃蔬果,營養充足與均衡。知足常樂,清心寡欲,減少壓力。減少或避開易引發頭痛的食物;巧克力、咖啡因、菸、酒、味素、乳酪等。睡眠要充足,晚上十一點前須入睡,至少睡滿七小時。
養成運動的習慣,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中含氧量。可搭配氣功養生、腳底按摩、藥物、針灸、耳針。
參考的中醫方劑
外感風寒型:遇風寒益加重可用川芎茶調散加減。
外感風熱型:多咽喉腫痛可用桑菊飲加減治療。
外感風濕型:常頭重腸胃脹悶用羌活勝濕湯加減。
內傷血虛型:多心悸失眠可用人蔘養榮湯加減。內傷氣虛型:多短氣疲累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內傷瘀血型:年久不愈痛處固定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減。肝風內動型:臉紅血壓不穩可用天麻鉤藤散加減。
參考的中藥
平肝息風可用僵蠶、蟬蛻等。活血止痛:可用川芎、當歸等。清熱止痛:可用菊花、黃芩等。辛溫解表:白芷、蒼耳子等。辛涼解表:薄荷、桑葉等。
常用參考穴位
太陽穴位置: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適用:疏風散滯、清熱明目。
百會穴位置:頭頂正中直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適用:平肝息風、開竅寧神。險與嘗試。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