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百語65 殘缺就是美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2015.09.14 語音朗讀 25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山大智殿位於佛光山的東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內,供奉文殊師利菩薩,毗鄰大佛城,平時不對外開放,每年於農曆春節期間開放一個月。 圖/佛光山提供 勝鬘書院第1期學員與大師及老奶奶攝於美國西來寺,中間為大師的母親。大師創辦勝鬘書院,提供社會中青年女姓,有修持佛法的機會,透過雲遊參學世界。1995.1.9 圖/佛光山提供 勝鬘書院第1期學員與大師及老奶奶攝於美國西來寺,中間為大師的母親。大師創辦勝鬘書院,提供社會中青年女姓,有修持佛法的機會,透過雲遊參學世界。1995.1.9 圖/佛光山提供 全球首座國際佛教會議中心「佛光山日內瓦會議中心」於瑞士落成啟用,大師親臨主持。左起:瑞士佛教協會副會長Sylvia Guignard、日內瓦州長Laurent Moutinot、中國大使朱邦造、大師、不丹大使Sonam T Robgye、台灣駐日內瓦代表沈呂巡、高雄縣長楊秋興。2006.6.23 大師與佛光山具博士學位弟子。左起:覺多、永有、依空、慈怡、慈容、慈惠、大師、心定、滿紀、覺旻法師。2005.8.25 圖/佛光山提供 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本文作於一九九五年(民國八十四年)四月 每次看到殘障人士,我總是想起家鄉那個踽踽獨行的小女孩……。 她的膀子與手都比常人短小,兩隻腳也長短不一,走起路來,一瘸一瘸的,說起話來,老是結結巴巴,附近的小孩子總愛拿她開玩笑。有一天,外婆嚴肅地和我說道:「你可不能去欺負她。你要知道,其實,殘缺就是美啊!」 第二天清晨,女孩從我家門口經過,照例挽著一大籃衣服往江邊走去,我從窗口往外看,她忍辱負重的步伐,她堅毅善良的面龐,與村童們嘲弄喧譁、追狗打鳥的畫面比較起來,顯得那麼安詳純美。「原來,殘缺就是美啊!」想起外婆的話,我若有所悟。此後,隨著年齡增長,閱歷漸豐,我一次又一次地肯定這是一句擲地有聲的至理名言。 殘缺之美 激起惻隱之心 如今,殘障人士似乎比過去有福多了。早年,徒眾永文因病不良於行,我與她同赴美國時,就分享到迅速通關的便利;前年,我走訪歐洲,瑞士佛光協會會長何振威先生對我表示,幸虧他有一個智障的兒子,所以在越南將淪陷時,能獲得瑞士政府特准,舉家優先移民,直到現在,他們每個月還可以領到特殊教育補助津貼。近年,欣聞國內各界對殘障人士的關懷,也正從法規、設施等方面積極落實。可見殘缺具有沉潛之美,可以激起人類久藏胸懷的惻隱之心,若能善加闡揚,整個世界定能趨於祥和。 古之殘疾者,儘管未曾享有人為的便利,然而他們透過自身的努力,所寫下的雋永事蹟,至今仍深深地令後人感動鼓舞。例如: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三十九歲那年,因罹患小兒麻痺而大死一番,在休養期中,徹底改掉過去驕傲自負的作風。數年後復出政壇,以謙沖溫和的態度,不僅問鼎紐約州州長,後來又在總統寶座上連任達四次之多,在美國史上無有出其右者。 大發明家艾伯特.愛迪生非但不怨恨那個將他耳朵揪聾的人,反而感謝耳聾使他省下與別人閒聊的時間,專心做自己的實驗。我在十來歲時,曾經讀過他的一段軼事,描述他在六十七歲那年,工廠發生大火,所有財產付之一炬,許多人擔心他會受不了這麼大的打擊,沒想到第二天他告訴員工們:「感謝大火沒有把我燒毀,卻把以前的錯誤全部燒光了,從今天起,我們重新開始!」 不擅唱誦 用心記下節拍 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我想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殘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裡沒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環境的困頓蹇厄,而是自己喪失信心、勇氣,所以他們能逆來順受,化腐朽為神奇,縱使面對殘缺的生命,也能刻畫成美麗的詩篇。反觀當時的自己,肢體俱全,又有何怨?故當下立志效法前賢,長養克服缺陷的毅力。 出家以來,自覺最大的短處,莫過於不擅唱誦梵唄,為了做好一個基本的出家人,每逢早晚課誦,或參加法會擔任清眾時,我總是仔細聆聽,用心記下板位節拍,過了沒有多久,對於法器的使用,漸漸能夠得心應手,對於程序的進行,也能融會貫通。及至來台以後,我經歷無數場不同形式,乃至不同國家的法會儀式,即使是臨時登台,我也能與人配合,運用自如。徒眾都說我很有辦法,我想如果當初我嫻熟此道,就不會那麼用心學習,現在當然也就不會有這種成果。 所學空乏 珍惜師長教誨 法器的使用,難不倒一個有心學習的人,然而唱腔無法渾厚清澈,則是天生使然,不能改變的事實。所以儘管熟悉各種法器儀式,但是我從不勉強自己著力於唱誦,而將心思用在閱讀書籍,為文寫作上,縱然在環境最困厄的時候,也沒有隨順俗流,以趕赴經懺維生。如今回顧當年身邊多少個同學道友,雖然聲調美妙,才華出眾,但是卻將滿腔的理想埋葬在佛事嚫錢堆裡,如今反倒成就有限,不禁暗自慶幸,當年的缺點倒成了日後的逆增上緣。 在入佛門之前,我沒有受過完整的社會教育,披剃出家以後,戰亂頻仍,佛學教育也都是在槍林彈雨下片段完成。我明白自己所學空乏,所以對於師長們一字一句的教誨,都非常珍惜,總是牢記在心,不敢稍忘。此外,我發心擔任圖書管理員,每天在課餘勞務之暇,浸淫在書海之中,飽參法味。當同學們放假回家時,我禁足閉關,沉思寫作,整理筆記,將書本上的點滴知識融會在心。沒想到這些珠璣字句,在日後不但成為我講經說法的資料寶藏,更是我遭逢困難時的力量泉源。 上台開示 講稿一讀再讀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很笨拙,所以從不敢投機取巧,每說一句話,總是發自肺腑之誠,惟恐因為自己的拙於言辭,而使別人難堪;每做一件事,也都考慮周延,深怕由於自己的一念愚昧,誤了全盤計畫。古德有云:「至誠無息,不息則久。」又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兢兢業業於自己的一言一行,運用自己的恆心毅力去克服自己的缺點,久而久之,也看到了顯著的成效,例如:我從不巧言令色,但是多少外道因為聽了我一席話而全家皈投三寶;我不擅交際應酬,然而多少遊客由於和我有一面之緣而成為佛門護法。雖然我連一張幼稚園畢業證書都沒有,但是如今我不但是教育部核准的博士學位指導人,我的弟子中也不乏博士、碩士;儘管我未曾修過設計學分,然而我所參與建築的道場寺院不下百所。我感謝自己的笨拙,使我在腳踏實地中,能為佛教略盡心力。 我的生性原本十分膽怯,尤其在大眾的場合下,說話老是打結,然而當我走出山門,必須和社會接觸時,我深知自己的短處不足以應世度眾,故也只有勇於面對,自我訓練,每次上台開示以前,我都將講稿一讀再讀,直至滾瓜爛熟為止。每回看到有人來,我也學習主動迎接,並且事先想好應對的詞語。當夜闌人靜時,我還是不曾鬆懈,常常拖著疲倦的身子,獨坐窗前,細細反省自己說話的得失,以求鑑往知來。如此用心多年以後,雖然常常聽到別人稱讚我善說巧喻,心裡還是有點懷疑。直到一九九○年,接母親來美國,當她聽了我的佛經講座以後,驚訝地對徒眾說:「我不知道我的兒子竟然這麼會講經說法!」這時,我才確信多年的辛苦終於有了代價。 節省紙墨 於心中打腹稿 參學時期的生活非常困窘,衣服鞋襪是一補再補,前人穿過,後人再穿。一張紙也是重複使用,第一遍用鉛筆寫,第二遍再用毛筆寫;正面寫滿了,就寫反面;兩面都寫盡了,在行與行之間又添字句。後來,為了節省紙墨,乾脆先在心中打好腹稿,再直接寫在本子上,連作文的草稿都免了。直到現在,我還保有隨時隨地思考文稿的習慣,常常一個散步下來,一篇開示講辭已經想好了;一趟巡山回來,一則計畫大綱也擬妥了,徒眾得知,無不驚歎。其實,我非生而異稟,之所以能如此,完全是克難匱乏的生活所激發出來的潛能。 當我來到台灣以後,隻身面對複雜多變的人事,眼裡所見的是各式各樣的人,耳裡所聽的是形形色色的消息,紛至沓來的譏謗、無中生有的詆毀,又是那麼的令人無奈。在驚濤駭浪中,我揚起勇氣的風帆,掌穩佛法的舵盤,終於度過一次又一次的狂風暴雨。反觀現在有許多弟子一經挫折就氣憤填膺,垂頭喪氣,他們問我何以能在當年那種艱困的處境下突破難關?又怎麼能有這麼寬大的度量容忍那些曾經誣陷我的人?我只能說,這就是修行。處人,要處難處之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 無畏艱難 棘林建成聖地 一粒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想法,不可能盡如人意,但就因為如此,才會展現出多采多姿的生命歷程。一個真正懂得欣賞的人,不會要求大地平直無礙。試想世間上如果沒有層巒疊翠的山峰,高低起伏的丘陵,豈不是顯得平淡乏味?如果我們胸有目標,也無由計較路途難易,因為沿著寬闊的林蔭大道,漫步其間,固然輕鬆自在,但是費盡千辛萬苦,攀上懸崖峭壁,撐起邈邈蒼穹,不也自有一番價值? 創建佛光山的辛苦可說是移山倒海,驚泣鬼神。記得當年朝山會舘與男眾部之間本來是一道深溝,我們將東山及上雲水的土推下來,又再加了三千多輛卡車的泥沙,才將溝塹填平,作為朝山會舘的地基。不二門前的地面,也是用兩座尖山的土石堆砌而成。龍亭❶、接引大佛、成佛大道等地的建築,則是在經濟匱乏的情況下,由師徒多人合力完成。開山近三十年來,多次遇洪水成災,幸好有大家拼力搶救,才不致釀成禍害。 有時,清晨起來,在山上散步一圈,往事一幕幕襲上心頭,不禁欣慰;如果那時滿山的荊棘刺竹讓我望而生畏,困難的建設工程讓我裹足不前,連續的豪雨山崩讓我驚懼畏怯,信徒的反對❷意見讓我挫折失望,這片佛教聖地就永遠不能在台灣的南端建立起來,百間道場也無法在世界各地衍生出來。所以,殘缺與完美之間不只是一念之差,說它們是一體的兩面,也不為過。 困乏不足 才會珍惜擁有 早年的職事與學生因為實際參與常住的建設,度過一段貧困空乏的日子,對於山上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深厚的感情,現在的弟子不知是否也能感受到創業的艱辛?十年前,教職員的薪資比山上職事的單銀多過不止二十倍以上,但是竟然發現普門中學與育幼院的老師向出家法師借錢,也曾派人關心查訪是否家庭有了困境,結果是個人花用不夠。 近年來常住經濟稍微好轉,佛光山各單位圖書充足,設施齊全,卻常聽說一些徒眾只會要求常住,卻不知道自我充實,服務奉獻。想到世間上,盲人多半聽覺敏銳,聾子多半視覺很好,心裡不禁慨嘆:也許人類的本性,就是要在殘缺之下,才會因為珍惜擁有,而另創美麗的天地吧! 年少的時候,我常因虛火旺盛,牙齒不好,而頻遭嘴破牙疼之苦,所以平日留心保護,倒也減少了其他方面的疾病。年輕時患糖尿病,由於常年在外奔波弘法,飲食睡眠不易調整,儘管身體稍有不適,往往咬牙一忍也就過去,如今視力減弱,心臟衰竭,始知茲事體大。我安慰那些關心我的徒眾說:「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吸收寶貴的醫藥常識,同時也能使平日不喜歡我的人放我一馬,不亦美哉!」 發心立願 建設現世蓮邦 儘管盛年不再,我心中未曾遺憾。回想我在三十年前,曾經在佛前獨自涕泣懺悔,自愧沒有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因此只有發心在人間開拓淨土,以期人間佛子都能到此安養,接受佛光的普照;自慚了生脫死並非速成易事,所以只有立願在現世建設蓮邦,希望現世的菩薩都能在此往生,接受法雨的潤澤。 總算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三十年前的深深自責與切切自勉,在三十年後逐漸有了成果,但看海內外佛光山各道場所興設的文化、教育事業,所建立的養老院、育幼院,可說已具備佛光淨土的規模,而千餘名出家弟子、百萬名佛光會員正在攜手創建佛光淨土,我雖然自覺無才無德,但求能做一棵枝葉繁茂的樹木,庇蔭大地眾生,結出纍纍果實,分享世間有情,則於願足矣! 小水滴自知力微,結合大家的力量,形成一股激流,努力沖過礁岩,才能激起壯麗的浪花;小毛蟲自慚形穢,用盡全身的力量,奮身掙破蛹繭,變成一隻蝴蝶,才能自在飛舞,享受絢爛的陽光。所以,殘缺是生命的本質,也是世間的實相。我們應該了解殘缺,欣賞殘缺,進而運用殘缺,轉化殘缺,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殘缺就是美」。 【注釋】 ❶ 龍亭在加蓋屋頂時,適值黃昏,工人下班,為防灌漿中止,而有屋裂漏雨之虞,全山徒眾負起接班工作,由兩輛摩托車發電照明,繼續施工。 ❷ 大師剛買下佛光山土地時,曾邀約信徒前往勘察。抵達目的地後,信徒見滿山荊棘,竟沒人肯下車,並說︰「這種地方連鬼都不要來,怎麼建寺?」 前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64 無用與無明 下一篇文章 往事百語66 人我之間要跳探戈 熱門新聞 01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2極樂佛光童軍慶重陽 童行陪伴信仰傳承2025.10.2303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4【人生課題】愛與勇氣2025.10.2205生日號碼 你是天人之選嗎?2025.10.2206動物園活動大解密 身分證號碼出現3個1機率多少?2025.10.2207【歷史點滴】林口的蛻變 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上)2025.10.2208東京池袋站出口都往西 外地客傻眼2025.10.2209【生活快門】歡迎光臨貓村2025.10.2210《星雲大師全集》 精選100種譯越南文2025.10.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知苦增福歌往事百語98 為信徒添油香往事百語97 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作者其他文章《貧僧有話要說》(二十八說) 我解決困難的方法往事百語100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往事百語94 排難解紛不是閒事往事百語91 愛,就是惜往事百語89 弘法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