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生活在「眾」中 文/人間社記者陳雅容 |2015.09.13 語音朗讀 29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依空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永餘法師 圖/人間社提供劉招明居士 圖/人間社提供朱唐妹居士 圖/人間社提供 文/人間社記者陳雅容 福慧家園上周共修會,以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之〈我一直生活在眾中〉為共修主題,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依空法師主持,邀請旗山禪淨中心住持永餘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劉招明、佛光山慈悲基金會北區執行長朱唐妹等三位與談人,從不同角度分享星雲大師「以眾為我」的菩薩性格,以及佛光人在「眾中修行」的妙趣,幫助民眾建立「我在眾中、眾中有我」的價值觀。 依空法師表示,無論修行或生活,人終究無法遺世獨居,佛教強調「眾緣所生」,可見「眾」的力量非常重要,星雲大師不僅希望台灣所有的佛教團體都要很好,更倡導「三好」、「四給」、「五和」的觀念,唯有從自己到大眾,從小我到大我,才能達到世界和平的願景。 「只要我在大眾中,大眾就能給我們歡喜、快樂!」擁有美滿佛化家庭的劉招明,回憶在澳洲學佛歷程,因深受大師「以眾為我」的大眾性格影響,所以無論家庭、事業、分會活動,都從「眾」中服務、學習、奉獻、結緣,也從「眾」中獲得無限歡喜,如今一家三代都是快樂的佛光人。 從小就進入佛門的永餘法師,以太虛大師所言「我今修學菩薩行,我今應正菩薩名,願人稱我以菩薩,不是比丘佛未成」的角度,分享星雲大師菩薩發心的性格與修行,她舉佛光合唱團、啦啦隊、佛光盃籃賽為例,說明大師弘法一甲子,總能以最貼近大眾思維的方式推動人間佛教,而佛光山「給」的精神,也是佛光人積極走入人群、帶動群眾歡喜、參加淨化人心活動的最大助力。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數次參與國內外賑災的朱唐妹,因追隨星雲大師弘法腳步,不僅獲得家人的支持與敬重,也從熱忱的服務中受到佛光會員的讚嘆與肯定。她以近日新店龜山國小救災為例,因佛光人的眾緣成就,幫助龜山國小順利復學,小朋友的感謝聲與歡笑聲,讓她至今仍滿心感動。 佛光人的福報在哪裡?依空法師歸納佛光人於「眾中修行」的法益,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種事,到結萬種緣、度萬種眾、修萬種行、學萬種法,最後得萬種功德。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菩薩不捨棄一切眾生」的弘願走入眾中,佛光人也要懷抱「眾中修行」的願心,促使自己不斷進步,並在眾中得到歡喜、智慧與功德。 前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下一篇文章 《貧僧有話要說》24說 我要養成「佛教靠我」的理念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7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8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9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 作者其他文章台北當代藝術館 災難的靈視特展首爾浴佛 祈求福慧增長新竹市眷村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