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郭素好台南報導】台南光華高中七日舉辦品格暨生命教育專題演講,由校長張淑霞主持,邀請國際佛光會高雄教師分會會長、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資所副教授吳思達主講「行三好生活.創造幸福校園」。六百位一年級生齊聚禮堂聽講,體驗快樂又有意義的幸福感,以及學習如何行三好創造幸福人生。
吳思達先用掌聲、歡呼聲引導學生展現活潑、熱情的朝氣,並詢問大眾:「你們幸福嗎?幸福是什麼?幸福感從那裡來?」他說明「幸福」是知足、簡單;是身體健康、無病無痛,更是觀念轉變後的正向人生,而幸福感則來自於行三好。
「做好事」即是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吳老師分別例舉「九十二歲阿嬤為七十二歲賣菜阿嬤撐傘」、「特戰隊伍攀岩扛米送偏鄉」,以及「陳樹菊樂於幫助別人」的事件,說明他們都是值得學習的榜樣、模範。
而發自內心真誠的給人讚美、給人肯定就是「說好話」。他以江本勝《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水的結晶實驗說明,當水受到讚美,會呈現精美完整的形狀;無人關心的水,則會出現散亂的狀態,以此強調說好話的重要。
「存好心」是心中有善念、沒有分別的慈悲心,能帶給別人歡喜。吳思達以影片說明,除了關心自己,也應關心周遭的人。
吳思達表示,在學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面對別人的批評指教,要發自內心感謝他。此外也要隨時檢視自己的口舌,讓說出的每句話都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