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梵谷奶奶 蠟筆畫鄉土

記者呂劍/文‧圖  |2007.03.10
914觀看次
字級

年過七十,沒有讀過書,甚至不會寫自己名字的鄉下老太太,因繪畫天分在廣州一夜成名。

常秀峰來自河南小山村,她用孫女的蠟筆,勾繪出農村景象和那已逝去但依然清晰的記憶。樸實的色彩和真實的表現手法,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梵谷奶奶」之名不脛而走。

和成千上萬的外地老人一樣,常秀峰當年是跟隨「南漂」的兒子來到廣州,一切都是陌生的。在她的記憶裡,廣州這城市和家鄉的農村大不一樣。在家鄉,樹葉都掉光的季節,仍然四處都可以看到蔥蔥鬱鬱的花草,常秀峰喜歡南方的四季如春,但她更懷念家鄉,那個一出門口就可以找到鄰居說話,可看著莊稼長高的小山村。

兒子與媳婦工作繁忙,唯獨有孫女可以聽她說話,她就向孫女談老家的老房子、莊稼地……解說不清楚時,便拿起蠟筆來畫,用畫來回答孫女的問題。

「剛開始,我拿著那麼大的蠟筆,不知道怎用,是孫女告訴教我怎麼畫橫線,怎麼畫豎線。」常秀峰說:「在廣州,我一個人在屋子裡不會覺得寂寞,因為我在想農村裡幹活的場景,土地裡長的莊稼,有玉米、高粱、紅薯、豆子、老房子、農村修水利工程的情景等,想到了,我記在心裡,一個、一個的把這些東西畫出來。」

老人早早起床、熬粥、烙大餅、收拾屋子,精神好一點的時候就畫畫,一筆一筆的畫,有時候一張畫要畫好幾天。「這張是我們村子裡在修水渠的場景。」常秀峰拿出一張蠟筆畫說:「我們村子澆水困難,只有四個大隊有水,村裡群眾就男男女女一起在半山腰上挖了渠,管子一直通了八公里的路,最後把泉水引到家裡。」

「我最喜歡苦味……」池塘邊的蓮花,山後的狼和狐狸,破舊的老房子,門前的枯樹……每一幅畫都記載了農村的苦味。常秀峰的蠟筆能調和出土地的味道,大膽的線條和色調,給人淒美的感覺。

常秀峰回憶說,以前農村的生活非常苦,全家人天天為吃煩惱。沒有糧食就挖野菜吃,破房子一住就是十多年,不像個樣子,爛個窟窿就糊點泥巴堵上,牆歪了就用棍子來頂,最後,草皮房頂的房子還是被一場大雨沖垮了……後來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自己動手蓋了三間瓦房。

老人也喜歡畫向日葵,「因為那是農民的花」。說起梵谷的名作《向日葵》,開朗的常奶奶笑了:「向日葵不應該在花瓶裡,本來很燦爛的東西,生長在土地裡才會快樂。」

常秀峰說,梵谷的畫看明白了,畫中表達畫家生活的苦,他的心很苦。

蓮花、稻子、向日葵、蝴蝶、蜻蜓、狐狸……一棵棵植物,一隻隻動物,就在老人不太熟練的蠟筆下,絢麗生動地呈示出來。孫女兒樂了,老太太也開心了。

半年後,老人的畫作積攢了四十多幅。兒子兒媳把老人這些畫掃瞄了,列印成冊,題為「農村的記憶」,送給家中親友作紀念。

喜歡上網的兒子江華還把老人的畫放進自己的部落格,名聲不脛而走。《南方都市報》的副總編任天陽得知老人的事情後,立即在網上給老人開一個部落格││「梵谷奶奶」,很快紅了起來。

常秀峰被邀請到北京做節目,順便去了圓明園看看。之後,畫了圓明園的遺跡│畫中那些野草,硬是從地縫裡鑽出來,從歷史的廢墟裡長出來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