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姓阿嬤的女兒騎機車,拉著她乘坐的拖板車去看病,停在路邊休息,民眾看到了,除了集資幫忙,還給阿嬤撐傘遮陽。圖/卜敏正、黃嫈珺提供
林姓阿嬤的女兒騎機車,拉著她乘坐的拖板車去看病,停在路邊休息,民眾看到了,除了集資幫忙,還給阿嬤撐傘遮陽。圖/卜敏正、黃嫈珺提供
【本報嘉義訊】為表彰社會良善價值的「好人好事」選拔,近來竟然難產?原因在於,好人好事的舉報有五年不得重覆申報規定,加上部分人士「為善不欲人知」,部分村里長坦言每年都要報,他們很困擾,所以好人名單只能「從缺」。
有鄉鎮市為應付年度大拜拜,即使二、三十年前做過好事的都來表揚;甚至事奉父母至孝者、警消、公務員都可能被舉報;台中市每年要表揚六十名好人,但常有三十名缺額。也因經常性「從缺」,嘉義縣今年已有多個鄉鎮公所反映,兩年表揚一次。
好人好事選拔,多由村里長、村里幹事舉報名單,由鄉鎮市所表揚,再推選代表參加縣級表揚,或參加內政部的「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只要當事人未作奸犯科,「好人」沒有標準答案,純是心理感受,每年行禮如儀,名單相當龐大,五年內不能重覆。
好人表揚演變成輪替
不少村里長每年都為此深感困擾,好人難尋?沒有人選嗎?有村里長提到,尤其偏遠村落的戶數少,「用輪的大概都輪完了」,且鄉村民眾很多不想被表揚。嘉義縣大林鎮明華里長江志明表示,碰過一些村民拒絕被提名,他們總自認自已和兒女不是很有成就,「不好意思啦!」地方人士說,人選難找,有時是因提出人選被批評,讓村里長提報時意興闌珊,但也有承辦人員說,的確曾有些人選,是選舉樁腳硬塞,卻在地方上被認為不適合。
阿里山鄉前鄉長陳明利說,「我們不是從缺啦,是不想去。」由於表揚活動都辦在平地,時間又在晚上,獲表揚村民往往是家族動員,舟車勞頓,來回車程約要三個鐘頭以上,加上表揚順序,阿里山排在最後,回到家都深夜了。
好人難尋的情況也出現在台中。梧棲區公所社會課表示,梧棲區由里長提報人選,但可能是里長太過客氣,或是找不到適合人選,導致四年從缺。山線和平區、海線甲安埔等地也遇到「報不出來」的窘境,兩地都因人口少、年輕人到市區謀生,長輩留在家鄉生活單純,會遇到好人好事的機率相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