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比在溫哥華的新主人待牠如家人。
圖/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提供
路比上月病況加劇不治,主人肯恩為其舉辦隆重的天主教告別式,灑滿祝福鮮花,安葬屋後花園。
圖/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台灣十五歲癌末流浪犬「路比」兩年前被溫哥華的飼主收養,上月底不治,主人肯斯歐尼爾以「家人」的身分,為牠舉辦隆重的天主教告別儀式,祝福牠成為美麗天使。
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發言人倪京台表示,路比是三年多前在台中市北屯區荒地救回的流浪犬,當時已是癌症末期,多次化療仍無法根治,加拿大溫哥華的愛狗飼主肯恩歐尼爾有感於台灣人如此尊重生命,願意鍥而不捨援救一隻老殘病的流浪狗,所以也樂於接路比回家安享晚年。
路比送到加拿大一年多後,肯恩說,雖然癌末,路比仍與他們一家過著快樂的生活,受到百般寵愛,但很遺憾,牠最終不敵病魔摧殘,在七月底離開人世,肯恩及加拿大動保組織執行長嘉莉決定比照過世的親人,為路比舉辦天主教告別儀式,並在朗誦《聖經》和追思聖歌聲的陪伴下,將走完辛苦一生的路比安葬在屋後花園,並撒滿鮮花祝福。
「路比終究活出生命尊嚴,這也是台灣流浪犬第一次在國外舉辦喪禮。」倪京台說,他們將會把路比的故事畫成繪本,當作生命教材。台灣動物緊急救援小組二十年來營救五千多隻流浪動物,但因傷殘流浪動物在台灣乏人認養,因此自二○○四年起和美國、加拿大等地動保團體合作,至今護送二千八百多隻出國。
跨海認養考驗多
倪京台表示,台灣近年認養率愈來愈低,還得忍受民眾非理性歧視,如白腳狗不吉利、養兩隻狗會帶來厄運,導致送養的狗退貨率增高,甚至無故失蹤、被虐,但自從進行跨海認養合作後,白腳掌、三腳殘障、全盲、後半身癱瘓等輪椅貓狗及身心受創、重度受虐的動物,都過著天堂般的日子。
跨海認養充滿挑戰,倪京台坦言,護送時往往需要上百位義工協助,加上公路、鐵路、航空大串連才能完成,因此期盼民眾加入「護犬大使」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