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東權
姓向的人不多,百家姓中排一百二十九位,史云原是姜、祁、子、相四姓之後,也是莒國君主的後裔,宋代詞人中有三位姓向,以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年)最有名。
向子諲是江西清江人,皇族外戚,入仕很早,只是生逢宋室蹁躚,他是個忠肝義膽的血性男兒,南渡後又與秦檜相忤,於是罷官退隱林下,享年六十八歲。
他的詞作不少,著有《酒邊集》,在《全宋詞》中錄入一七五闋,《花庵詞選》中選入三闋。在北宋時代,他的詞清麗婉約、風花雪月;南渡後眼看國事蜩螗,年事漸高,詞風變得慷慨憂思、酒詩歡娛,讀來親切自然,不事糟粕。
他在一闋〈西江月〉詞前自序云:「政和年間,余築宛丘,手植眾薌,自號薌林居士。」當時他約三十歲,就以「薌林居士」自稱,這個「薌」字與「香」同,「薌林」意即種有很多香花之林。
南渡後,他退隱居所就叫「薌林」,在古來文士中,多愛梅蘭菊竹,獨他偏愛桂花,稱為「巖桂」,在住所前後廣植巖桂,還把桂花說得非凡超聖,可愛至極:「巖桂風韻高古,平生心醉其間」;「我愛木中犀,不是凡花數。清似水沉香,色染薔薇露」;甚至說:「便高如蘭菊,也讓芬芳。」
因此,他常以巖桂二字入詞,如「年年巖桂,恰恰中秋供我醉」;「金幢玉節下瑤台,江梅巖桂一時開」;「巖桂秋風南埭路,牆外行人,十里香隨步」;「江左稱巖桂,吳中說木犀」……
最妙的是他還利用桂花發明了一種香精,在一闋〈如夢令〉詞序云:「余以巖桂為爐薰,雜以龍麝,或謂未盡其妙,有一道人授取桂華真水之法,乃神仙術也,其香著人不滅,名曰薌林秋露。」
這無寧是中國最早的香水,他作詞云;「欲問薌林秋露,來自廣寒深處。海上說薔薇,何似桂華風度?高古!高古!不著世間塵汙」;還說它「勝卻諸天花雨」。多麼神奇!只可惜沒有把製法說出來。
南宋王應麟〈玉海〉中云:「徽宗於紹興元年,書『薌林』二字賜兩浙漕向子諲。」紹興元年他已四十六歲,得到這兩字御書之後,當即填了一闋〈西江月〉寄給了三位翰林學士,詞云:「得意穿雲度水,及時斫玉分金。茲游了卻未來心,怪我歸遲一任。居士何如學士,翰林休笑薌林,箇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言下非常得意自己的「薌林居」,以及「薌林居士」的稱號,認為「薌林」不亞「翰林」,「居士」不輸「學士」,因此在他往後的詞作中,不時將薌林兩字嵌入詞裡,有時自稱「薌林老」,有時以薌林指居所,而且又有不忘御賜之意,一舉數得,頗為自豪。
例如:「薌林月冷時,玉筍雲深處」;「掛冠神武歸休後,同醉薌林是幾年」;「忍問神京何在?幸有薌林秋露」;「絕憐竹外橫斜處,似與薌林慰寂寥」;而在一闋〈水調歌頭〉中有幾句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觀:「須信人生如幻,七十古來稀有,銷得幾狐裘,誰以薌林老,無喜亦無憂。」只可惜天不假年,他沒有活到「古來稀有」,就病逝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