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
二女兒要到德國自助旅行,出發之前,一家人圍著她耳提面命。
首先是外子慎重地要她打開皮包,再度檢視護照、機票是否帶齊;接著是我殷殷叮嚀她多喝開水,要吃維他命,注意安全;大女兒要她隨身攜帶口哨,遇到強行搭訕的人,口哨可發揮嚇阻作用。
連九十五歲的婆婆也加入行列,一再吩咐孫女要將她從廟裡祈求來的平安符放入隨身包裡,且心中常念觀世音菩薩,必可保平安。
二女兒面帶苦笑,故意提高分貝說:「各位,我已經年滿二十歲了,是個大人,我會照顧自己,別再碎碎念了。」
我告訴二女兒:「瞧,妳多幸福!妳要遠行,家裡的人各自以我們的認知,給妳最真誠的囑咐,這些囑咐聽起來婆婆媽媽,但其中蘊含無限的關愛呀!」
因為有愛,有牽掛,所以才會叨念,換個角度看待被嘮叨一事,又何嘗不是幸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