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年是歐盟的關鍵年,它面臨三個危機──財務危機、政治危機、道德危機。歐洲各國今年一連串的政、社、經發展,都為歐盟的未來,埋下了好幾條導火線。
歐元是歐盟中十七個國家的共同貨幣,共有超過三億人使用,受到歐元影響的全球人口超過五億。
歐元成立之初,刻意講求政經分離,不談歐盟會員國的團結與認同,而求各個主權國自負盈虧,以期降低政治風險。
然而希臘的國債危機證明歐元區的一體化,正因缺乏政治基礎,而困難重重,因為缺少一個像「歐盟財政部」的機構,去考慮負債水平及未來的現金流,以計算發債上限,平衡市場利率,而這意味著各國政府需交出自己的財政決策權,勢必將引起強烈反彈,也所以日趨嚴重的歐元國主權債務問題,突顯了歐元區政治與經濟分、合兩難的最大弱點。
今年四月芬蘭大選中,向來支持歐盟的執政黨落敗;五月英國大選結果,雖由傾向支持歐盟的保守黨獨力組閣,但首相卡麥隆不敢漠視大批反歐盟的選民,已宣布將在二○一七年以前,舉辦一場決定英國是否退出歐盟的公投。
六月丹麥大選,反歐盟、反移民的丹麥人民黨抬頭,成為國會第二大黨,並聯合其他小黨派共同組閣;同樣在六月舉行的義大利選戰,也顯示了該國境內日益高漲的反歐盟浪潮。
義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卻遭受希臘和愛爾蘭債務危機的波及,與西班牙、葡萄牙共同發出第三階段的歐債警訊,在二○一二年進行撙節政策,雖然暫時度過財務窘境,卻也埋下反歐盟的伏筆;緊接著九、十月間將舉行葡萄牙大選,今年年底則是西班牙大選,從目前的政治趨勢判斷,這兩個國家很可能也將步上義大利的後塵,選出以抗拒歐盟為訴求的執政團隊。
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國際政治情勢急遽惡化,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敘利亞、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斯蘭國的崛起等,製造了大批來自北非、西非及中東國家的難民。
他們或為躲避戰亂,或為求生活溫飽,拚死非法橫渡地中海,傳出多起悲慘的船難事故,導致歐盟於今年五月公布難民配給計畫,要求會員國接收約二萬四千名由義大利登陸,以及一萬六千名在希臘上岸的中東及非洲難民。
雖然歐盟將連續兩年提供每位難民六千歐元的補助,但此一政策卻在成員國間引爆諸多爭議,其中英國和愛爾蘭都決定置身事外;西班牙以國內高達百分之二十三的失業率為由,表明無能為力。
身為歐盟龍頭的德國,從去年六月至今年六月,已有高達二十萬難民向其申請政治庇護,但為配合歐盟政策,已同意接受新增難民一萬二千人,可說幾近飽和。
於是這等待配給的大批難民潮中,絕大多數都滯留在義大利和希臘,亦即兩個歐盟會員國裡在經濟上早已岌岌可危的國度。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為此問題,日前曾向歐盟緊急求助,指出債台高築的希臘對大量湧入的移民和難民根本無力招架,他說:「現在是考驗歐盟究竟是團結或自掃門前雪的時候了。」
連聯合國難民署歐洲分部主管也感慨說:「我任職聯合國難民署三十年,從未看過這種情況。這是歐盟,真的非常可恥。」
歐盟的道德危機,更是歐盟計畫應如何進行結構上的改造,才能再度吸引逐漸背棄歐盟的各國選民,並爭取國際社會向心力的最高度挑戰。
蔡明燁(英國/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