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Google舉辦的全球最大線上科學競賽「Google 全球科學展」,台灣的國中生王靖曈、高中生徐悠、陳韋同三名學生入圍前二十強,成為舉辦五屆以來台灣參賽最好的成績。
Google二○一一年起舉辦全球最大線上科學競賽「Google 全球科學展」,鼓勵全球十三至十八歲學生發揮創意,每年吸引逾千人參加,今年台灣入圍的是「十三至十五歲」與「十六至十八歲」二個年齡組搶占席次。
十三歲的王靖曈和十四歲的徐悠參賽作品《透過分析敲擊聲來辨識液體》;十六歲的陳韋同以《運用旋轉磁場的3D單點定位系統》入圍,三位九月二十一日將到舊金山Google總部參加決賽,爭取五萬美元(約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最高獎金。
就讀達人女中的徐悠和就讀大直國中的王靖曈,在老師指導下,花費二、三年時間研究《透過分析敲擊聲來辨識液體》,利用不同的液體受敲擊後所發出的聲音不同,鑑定液體,在不開瓶的狀態下,辨識出假食用油、黑心油等。
就讀建中即將升高二的陳韋同,今年第二次入圍「Google 全球科學展」,去年入圍前九十強,今年則入圍前二十強。他說,對理化很有興趣,希望透過比賽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沒想到得獎。
陳韋同說,參加「Google 全球科學展」,除了受學長二○一三年入圍前九十強的啟發,之前玩四軸飛行器時,在室內飛一下就撞牆,因此花一年時間研究單點定位系統。
他的入圍作品《運用旋轉磁場的3D單點定位系統》,透過單一參考點磁定位球,藉由產生二個不同的旋轉磁場,就可得知物體在三度空間的位置,將可應用在機器人和消防員定位,讓機器人執行送餐、老人看護等工作。
研究科學
不再男多女少
Google台灣總經理陳俊廷表示,創新和實驗精神一直是Google的基因,希望透過「Google 全球科學展」,讓科技更廣泛運用在教育領域,也期待今年這三位年輕台灣科學家的優異表現,能鼓勵更多對科學有興趣的台灣青少年,踴躍投入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
陳俊廷指出,從歷年「Google全球科學展」決選名單中可發現,科學已突破性別的藩籬,不再是男多女少,今年前二十強的性別比例就相當平均,十一組為男同學、九組為女同學,而二○一三年時,女性決賽入圍者就比男性多,二○一四年性別比則是一比一,今年台灣這二組優秀入圍的同學,也呼應這項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