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迪勒颱風來襲,考量反課綱微調高中生的安全,教育部提出考慮讓學生當課審會委員等條件,希望事件儘速落幕,抗議學生撤退,讓社會各界鬆了一口氣。
然而課程審議是否純然為民主或法律程序事件?高中生真能擔任這種需要高度專業背景的重要工作?
他們可以球員兼裁判決定,歷史要中國史多增加一點、還是台灣史比重要增加;英文要學那些語法及多少單字、數學要不要教三角函數與排列組合?老師還得聽任安排?
目前連碩博士班學生,都沒有決定課業學習內容的權利,就算學有專長的高中教師,也未必有資格登堂入室在課審會中討論課綱的運籌帷幄,何以獨厚未成年且各種學科都尚在基礎學習階段的高中生?如果他們可以,那麼國中、小學生是否也該比照參與各自的課審會?
如果因事涉高中生的學習權益,他們就得在課程審議占有一席之地,那各級學校的各科教學研究會,課程發展委員會、教務會議,還有大學教授升等、中小學教師的考績會,也都得尊重學生,讓他們參一腳?因為這些都與學生息息相關,都該有參與權,甚至投票表決的權利嗎?
鍾邦友(高雄市/高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