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激進和暴力無助解決問題,尤其是在民主和文明的社會中,議事堂才是最終解決分歧的最佳場地。
但台灣學生近日掀起「全台環島反課綱」活動;香港學生也曾有類似「反對國民教育科」運動為達目的的異常行為,讓全世界最近都領教了港台年輕人的激進。
這些近乎暴力傾向的抗議行為,愈來愈成為了港台年輕一代表達訴求的肢體語言,雖然這還只是極少部分,但他們大部分都是青年學生,是港台年輕精英,這部分人的激進行為,在年輕人中有導向作用,會產生極壞的影響。
台灣學生占領教育部的運動不斷推進,他們組織的所謂「全台環島反課綱」活動從北到南,抵達高雄,要在台灣各地發動如同去年「太陽花革命」般的反政府浪潮,連美國、日本、香港等地的台灣留學生也被煽動起來聲援反課綱,似有「星火燎原」之勢。
差不多同時,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開會,重新商議是否等待首席副校長任命落實,才處理副校長空缺,結果有關會議被港大校友關注組及港大學生會的示威衝擊搗亂,被迫終止。
港大學生為自己的政治訴求,不僅辱罵校委會成員,更暴力衝擊校委會會議,有學生衝入會場,在表決前打斷會議,狂呼亂叫,要求校委會立即就副校長一職作出決定,場面極之混亂。媒體曝光下的學生粗暴放肆、吃相難看,更像暴徒。
毫無疑問,歷史上,學生歷來是社會變革的先鋒,中國激進的青年學生在歷史,也曾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但與歷史不同的現代社會,更強調民主文明和法治建設,有這兩條,任何社會運動,都有公平公開表達意見的空間和權利,有足夠的空間以建設性維護社會正義。
學生有權表達意見,但表達意見的方式是需要在意的,如果為表達意見,可以不理秩序,可以不擇手段,並且在堂堂院校上演暴力,而不受譴責和制約,將給當下的年輕一代作出極壞的示範。
所有的年輕一代都看樣學樣,這一代年輕人將被毀譽,將會是極具危險傾向的一代。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中國內地的文化大革命,上演的就是這一幕,毀滅的就是一代年輕人。這樣的悲劇,再也不能在港台重演。
紀碩鳴(香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