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淦
近代中國作家李定夷(一八九○
~一九六三)先生在其《民國趣史》中有一篇〈長老賭壽之佳話〉,記載了三位老人賭賽誰的壽命更長的故事:
美國社會學的泰斗、俄古大學(疑為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司達博士,經常赴日本洽公旅遊,與日本首相大隈伯(大隈重信),關係相當密切。
有一天,大隈重信大概是見他一把年紀尚風塵僕僕奔波於太平洋兩岸吧,就對司達說:「我看你身體非常健康,應該能享有高壽。」
司達頗為豪邁地說:「不錯!我自信能夠活到一百二十歲。」
大隈重信哈哈一陣大笑,又說:「可是,我卻自信能夠活到一百二十五歲呢!」
司達不服氣地說:「我與閣下究竟誰的壽命更長一些,尚屬未知之數,咱們就來賭一賭,怎麼樣?」
大隈重信怎肯示弱,爽快地一口應允。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的民國元老伍廷芳先生,其時正在當「衛生實行家」,他與司達博士是老朋友了,司達就寫信給他,希望他也加入這場賭壽比賽。
伍廷芳回信道:「閣下與大隈伯賭誰更長壽,這實在是一件雅人趣事。以閣下與大隈伯如此健康之體魄,又很注意衛生,理所當然地都能享有高壽。不過,我伍某身體之健康,又遠在你們兩位之上了,壽命也必然比你們兩位要長得多,他日必能從閣下與大隈伯的子孫手上領取賭金。請你們兩位早作準備,在遺囑中予以註明,伍某不勝欣幸!」
不知怎的,伍廷芳的這封信與三位老人賭壽的事兒,竟然傳揚了出去,美、日兩國的新聞界都紛紛報導這場極為有趣的賭賽。
《民國趣史》初版於一九一五年三月,當時的李定夷先生,自然不可能知道誰是這場賭賽的最後勝利者,只是說:「聞大隈伯今年七十八歲,伍廷芳今年七十二歲,司達博士年最少,才五十七歲……」伍廷芳生於一八四二年七月三十日,從他當時七十二歲來推算,李定夷此文應作於一九一四年。
大隈重信生於一八三八年三月十一日,其時應該不是七十八歲,而是七十六歲,他應比伍廷芳年長四歲;至於五十七歲的「司達博士」究竟是誰,筆者尚未查出。因此,只能拿大隈重信與伍廷芳作一番比較了。
大隈重信病逝於一九二二年一月十日,享年八十三歲;五個多月後的六月二十三日,伍廷芳亦一病而逝——按照西方算法,實足年齡只能是七十九歲。顯然,應該是大隈伯略勝一籌了;而當時最年輕的司達博士,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的可能性也是極小。
只不過,這三人的豁達與樂觀,確實令人敬佩。大隈重信自稱能活一百二十五歲,而伍廷芳呢,「常自言能活至二百歲以上者」,其自信心更是遠遠超過了司達與大隈。
一九二二年,虛齡已八十開外的伍老先生仍然精神矍鑠,追隨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大業而不辭辛勞,東奔西走。然而,這一年的六月十六日,老同盟會員、廣東軍閥陳炯明突然背叛孫中山,炮轟總統府,逼得中山先生不得不避往永豐艦上。而身子骨一向硬朗的伍廷芳,則因陳氏背叛革命而氣憤至極,病倒於床,一個星期後就駕鶴西去。
後來中山先生在〈祭伍廷芳文〉中有「作賊者誰,迫公於死」;「公為國死,痛乃無期」;「我不敢死,公不欲生,願持此志,證之冥冥」(《孫中山全集》第六卷)等句,足可證明伍老先生屬於非正常死亡。
倘若沒有「迫公於死」的「作賊者」陳炯明,伍老先生即使不能活到二百歲,也不至於敗給大隈重信吧?
總之,無論誰輸誰贏,能給後人留下三老賭壽這段佳話,三位不同國籍的老人,也該含笑於九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