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大安區三光國小有塊閒置多年農地,老師為了讓學生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辛勞,讓學生利用社團時間學習插秧、播種、施肥等農耕體驗,昨終於豐收割稻,學生們踩著傳統打穀機、老師教導孩子如何將稻穗跟稻穀分離,三百多台斤的白米未來也成為孩子平日的營養午餐,實際真切地上了一堂農村體驗課程(右圖/宋柏誼)。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大安區三光國小有塊閒置多年農地,老師為了讓學生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辛勞,讓學生利用社團時間學習插秧、播種、施肥等農耕體驗,昨終於豐收割稻,學生們踩著傳統打穀機、老師教導孩子如何將稻穗跟稻穀分離,三百多台斤的白米未來也成為孩子平日的營養午餐,實際真切地上了一堂農村體驗課程(右圖/宋柏誼)。
位在國小門旁的二百坪農地,現在成了孩子自然教育最佳園地,老師到處找資源向農會借秧苗、肥料,找老農夫來給孩子上課,請家長會成員幫忙採收,一步步就是希望孩子了解農民辛苦,以及知道食物得來不易,最重要的是「學會感恩」。
「哇!割稻原來這麼有趣。」小五的劉同學說,平常都從媽媽手中接下碗中的米飯,卻不知道原來一顆米的形成需要花費這麼多力氣。家長說透過學童運用自己勞力採收稻子,讓學生體會粒粒皆辛苦的精髓,並學會珍惜糧食,非常有意義。
教導主任洪誌敬說:「三光幸福農園總收成為三百台斤,是大豐收的一季,預計將三光米部分的收成捐助公益,另外一部分將進行米食的創意料裡活動,最重要的我們還會設計一系列的感恩課程,並結合藝術課發展屬於孩子們的美術作品,從這些活動中學習感恩與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