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左六)頒發結業證書,祝福大家在弘法路上繼續發心。圖為短期佛學院同學。圖/女眾學部
文/知晟
佛光山叢林學院日前舉行一○三學年度第二學期結業典禮,禮請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開示。惠師父提到,大師常勉勵弟子要能「吃苦」,「苦」是教育、是鍛鍊,是讓我們解脫苦的過程,只有能吃苦,累積福慧資糧,才有更大的能量去應對未來的挑戰和困難。
叢林學院的環境五十年來如一日,教室和寮房沒有裝設冷氣,保存了佛光山最初的面貌,如今佛光山遍布全球的比丘、比丘尼,都從這寧靜的環境中孕育出來。
接著由全院同學推舉出各方面表現優良,堪做表率的學長,包括最佳笑容、人緣、禮貌、精進、威儀、道氣、內務、發心等項目。得獎者也與大家共勉,願以自己作典範,帶動學院修道風氣,依止師父的身教、言教精進不懈。此次還設了文字般若獎,表揚發心以文字弘揚佛法的同學,獲得大師親筆簽名的《貧僧有話要說》。
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凡法師頒發第一屆短期佛學班結業證書,叮嚀同學要定下學習目標,期許大家從修行中修心,於大眾中成就,學習做一個光明磊落、歡喜自在、頂天立地的人。典禮中唱誦大師填詞的〈佛教青年的歌聲〉、〈弘法者之歌〉,最後在〈惜別歌〉的悠揚樂聲中,圓滿落幕。
得獎者心得
最佳笑容、人緣、禮貌代表/李明燕
「面上無瞋是供養」,大師說,學佛要先學做人。給人一個溫暖的微笑,待人有禮的態度,是一種尊重。尊重他人能讓我們更有人緣;廣結人緣,才能廣度眾生。
最佳精進、威儀、道氣代表/知戒
我們要為自己定下目標,目標有大也有小,但每一個目標都很重要。每天做好自己的修行,走好每一步路,完成一份作業,是小小的目標,然而這一點一滴都在成就遠大目標。
最佳內務、發心代表/顏穎殷
度眾之前,要先度自己,把自己的內務打理整潔,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幫助別人。感謝師長的教導,讓我們學習獨立、照顧自己。
文字般若代表/李心慈
佛法與文學是相結合的,文學讓佛法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佛法則讓文學提昇到另一個層次。唐詩有百分之七是出家人寫的禪詩,為當時的文學注入更高的精神層面。
短期佛學班代表/張壬慈
四個月的學習,非常充實,能夠參與大型的佛事、青年接引等活動,感到非常幸運。在佛學院所學到的,是一份菩薩互助的精神,期許自己把這份精神帶到生活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