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潭國小平和分校與吉貝木棉(油畫) 圖/黃逸稜
文與圖/黃逸稜
位於屏東縣泰武鄉平和村的比悠瑪部落,是一處充滿熱情,並且秉持傳統的排灣族部落。而台灣僅見的吉貝木棉森林,也是位於比悠瑪部落喔!
進入比悠瑪部落會看到二種部落的象徵,鼻笛與百步蛇。鼻笛是族人表達感情的樂器,百步蛇是庇佑比悠瑪人的神。傳說每次天災來襲之前,百步蛇神就會發出淒涼的吹笛聲,警告族人提早防災,因此百步蛇被認為會保護族人的生命。
大概是百步蛇發出的淒美吹笛聲,使得比悠瑪族人使用鼻笛來表達情感。鼻笛模仿了百步蛇的聲音,而且是用鼻子來吹奏的。比悠瑪族人使用的鼻笛是二管三孔笛,在以前,平民是不可以觸摸的,後來才漸漸讓一般人吹奏;但是平民的鼻笛不可以雕刻裝飾,只有頭目的鼻笛才可以刻上百步蛇紋樣。
其實比悠瑪部落之前並不在平和村,而是在大武山的深山裡。平和村這片高聳的木棉森林則在武潭國小平和分校的校園中。這些木棉屬於吉貝木棉,有大大的板根,與我們常見的木棉樹不太一樣。這些木棉是日治時代日本人引進種植的。
一九四一年日本人在此地種植了二千多棵吉貝木棉。至於為何要種這麼多吉貝木棉呢?據說是為了戰備物資,因為木棉樹幹可以做槍托,棉花可以當砲火引線,甚至可以做水中救生衣。但也有人認為,木棉的棉花可以拿來當衣物、枕頭的填充物,更是日本人做和服的材料。
可惜的是,日本人撤退台灣後,這些吉貝木棉被嚴重砍伐,目前只剩二十多棵第一代老樹而已。熱愛樹木的比悠瑪族人移居到和平村後,開始進行復育工作,現在已有百餘棵。
處身於這片高大蒼鬱的吉貝木棉森林,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比悠瑪部落的豐富文化,以及對大自然的強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