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楊玉欣
法國電影《貝禮一家》描述就讀中學的女主角:寶拉,生長在一個農村家庭,父母親和弟弟都是聾啞人,寶拉是家裡唯一有正常聽力、可以正常說話的成員,因此肩負家裡對外的溝通重任,卻意外被發掘具有歌唱天賦,讓她在夢想與家庭之間左右為難…。
難能可貴的是,過去的文學或電影作品總是習慣為身障者塑造可憐、悲情的形象,但戲裡貝禮一家人雖然都是身障人士,照樣可以工作、做生意、開玩笑甚至還可以選市長、辦公聽會,和所有人沒什麼兩樣。
選市長?沒錯,劇中貝禮先生為了土地徵收的問題決定參選市長,卻遭現任市長質疑:「聾人選市長好嗎?」氣得寶拉反嗆:「他們(選民)連混蛋(市長)都選了,為何不能選聾人?」台詞雖然戲謔、直白得令人莞爾,意義卻非常深遠。市長的反應再次驗證,身障者生活中最大的障礙不是來自於他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社會,舉世皆然。但其實對於腳下這片土地的關心與熱愛,身障者並不亞於其他人,甚至因為成長背景的差異而有更深刻的體會與感觸,為何不能參政呢?
電影裡也巧妙讓主客易位了。有別於身障者在社會上經常淪為少數,在貝禮家中,聾啞人才是多數、務農才是主流價值,寶拉的歌唱天賦與夢想,反而讓家人難以理解與接受,爭吵與誤會在所難免,寶拉也因此動過放棄的念頭,任由父母親為她決定將來的人生。所幸父母親無私的愛跨越觀念的鴻溝,貝禮先生用手「聆聽」女兒充滿感情的歌聲,從此改變念頭,成為女兒勇敢追夢的重要支柱。
試想,如果這分無私的愛可以放在身障者倡權的過程中,讓主流社會願意包容、傾聽身障者真實的聲音與感受,社會上許多有形或無形的障礙,是不是就能減少許多。只是這樣的愛與良善在台灣已經式微,即使溝通與理解本是民主參與的核心價值,但社會上許多僵局卻經常肇因於彼此的堅持與對立而無法得到解決,真相也就在謾罵與揶揄聲浪中被掩蓋。
舉例來說,隨處可見的「路阻」問題,在大眾眼裡雖然只是阻擋汽機車或攤販進入的工具,殊不知對輪椅族而言卻是道難以跨越的高牆,如同二次大戰時被納粹隔離禁止出入特定場所的猶太人。其實輪椅族不過是想和大家一樣自由地進出,只要社會大眾多點理解與尊重,拆除路阻只是舉手之勞,也可以用其他手段達到阻擋汽機車或是攤販進入的目的。
《貝禮一家》在寶拉登台應考高唱法國經典歌曲《展翅高飛》達到高潮,口語、手語並用完整傳達寶拉深厚的愛與信念,讓人很難忍住不掉眼淚。在此跟大家分享,也希望藉此喚起社會大眾對身障者的理解,讓長期被禁錮的身障者也能夠自由的展翅高飛,和大家一樣自由參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