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佑純台北報導】陳國恩從美國返台後,就在升大學補習班裡教歷史,這份工作讓他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甚至開展數位教學、走入拍賣文物等事業,但對他來說,人生並不是只有賺錢,他希望能為社會多做點事,但他並不著急,「佛教講因緣,若『需要我』的因緣來了,我也有能力,那我就來做吧。」
陳國恩指出,在都市念書的國中生,下課後幾乎是往補習班跑,然在偏鄉,若學校沒有餘力提供課後輔導,學生放學後無處可去,可能會被迫加入幫派,甚至被迫吸毒、販毒。
「剛開始做數位教學是為了要賺錢,但後來發現,我可以透過它,為社會多做點事。」陳國恩認為,這套「數位學習」教材很適合偏鄉,課程所需要的教材一應俱全,老師不需特別備課,而且程度差的同學,還可以重讀自己不拿手的課程。
身為中華民國數位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陳國恩,透過協會捐贈電腦、網路等硬體設備,並親自前往偏鄉學校安裝,「全國有一百零七所偏鄉學校,目前裝了六十二所。」他並將單機版的數位學習,帶進全國二十六所感化院,學生只要把課業補足,「畢業」時,矯正機關會給予就學證明,學生重返校園可立即接軌。
他強調,所謂做善事並不是要人家開口道謝,而是要感謝人家願意成就,讓他藉此來修法身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