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門診 圓30年大夢 |2015.06.27 語音朗讀 99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手語醫師蔡悅琪,示範手語「愛」。 圖/謝龍田 蔡悅琪(左)用手語跟病患溝通。 圖/新樓醫院提供 蔡悅琪(左)用手語跟病患溝通。 圖/新樓醫院提供 【本報台東訊】《商業周刊》推薦的百大良醫之一的醫師蔡悅琪,率台東醫界之先,本月在台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開設手語門診,嘉惠後山聽障病人。蔡醫師不辭北東南奔波之苦,只為了在無聲的弱勢世界「圓一個女醫師,遲到三十年的夢」。 三十多年前,醫學系畢業的蔡悅琪,就懷抱到偏鄉行醫的夢想,但事與願違。在台北馬偕醫院看診時,第一次感受到聽障病患就醫的不便。一個聾啞女病人教她手語,並期許她「成為聾人的醫師」。 這個女病人是蔡悅琪的手語啟蒙老師,曾輾轉換乘公車,一對一教蔡醫師手語半年。「當年學手語全靠做筆記,常得畫手形加深印象。」她說,不像現在有手機拍照或錄影較方便。 蔡悅琪到偏鄉看診的「年輕夢」,因婚姻、家庭、孩子而擱置一旁,手語門診也成了「遙不可及的夢」,一晃眼一萬多個日子過去。已為人阿嬤的蔡醫師,兩年前在台南的手語教會接觸到手語老師,觸動年輕時的夢想。 蔡悅琪重拾手語及逐漸圓夢。去年四月先在台南新樓醫院提供手語門診,兩個月後在台北馬偕醫院推出。今年初到台南成大醫院,依舊視手語為門診語言;六月「主動請纓」到東基醫院,「一次圓二個夢」,偏鄉、手語門診都成真。 「別看聽障朋友無聲無語,他們就醫是很方不便的。」蔡悅琪說,靠筆診(寫字溝通)、手語翻譯都可能溝通不良,緊急時更難因應。她門診的一名聽障病人已是癌症末期,因醫病溝通不易,自己及家人竟渾然不知,以為「病情很輕」,令人心碎。 「東部要找手語翻譯,尤其遠較西部不方便。」蔡悅琪說,有了手語門診,就可以醫病溝通無障礙,也可以幫忙看藥師開的藥,讓無聲的病人有保障。 「我目前還不斷學手語」,蔡醫師每天花半小時練習,讓自己更熟練。在往來台北、台東及台南行醫的火車上,有空就看手語書。她也教從醫的兒子及孫女學手語,兒子因會簡單的手語,首度從聽障病患臉上看到笑容,孫女也因會手語,生活更快樂。 前一篇文章 7/1新制多 基本工資漲 近2百萬勞工受惠 下一篇文章 迪士尼 封殺自拍神器 熱門新聞 01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2【時光重逢】穿過時光,看見日清晏蜓2025.07.1803響應跨宗教慈善 多倫多佛光人高空跳傘2025.07.1704【視覺美學】快門下的詩意 人間萬象無遠弗屆2025.07.2005佛光菁英幹部培訓 精進信願行2025.07.2106日光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祈願孩童平安成長2025.07.1707如是說2025.07.1708愛護地球 北海道場健走、淨灘2025.07.1709【文學天地】春花秋月何時了 2025.07.1810穿「樂」時空相遇 台北道場音樂弘法2025.07.1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川普星際之門計畫卡關 波及 AI 供應鏈手推車教室 點亮貧童未來經濟學人示警 川普產業關稅恐重創台灣世大運中華桌球男團 摘歷史首金修復老電扇 三代回憶續轉動缺陷美感 外星部落3腳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