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昨天公布最新調查,八成家長對幼兒過敏存有錯誤迷思,認為「飼養貓狗等毛小孩可預防幼兒過敏」、「擔心寶寶過敏,媽媽哺乳期間不吃雞蛋麥類食物」等錯誤迷思。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溼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指出,過敏比率居高不下,嬰幼兒每三人就有一人過敏,臨床顯示,從懷孕到寶寶出生後兩歲,是過敏預防的關鍵期。
許多家長提早做好過敏預防,希望寶寶遠離過敏,但最新調查資料顯示,預防寶寶過敏的營養攝取,從懷孕期、哺乳期、配方奶、副食品,高達八成家長存有迷思。
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媽媽哺乳期間不敢吃雞蛋、麥類等易致敏食物。台大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溼科專任主治醫師林于粲表示,無論孕期或哺乳期,媽媽飲食首重營養均衡,除非媽媽本身對特定食物會過敏,否則不建議特別限制。
百分之六十六點八媽媽認為,寶寶應該滿六個月大才能吃副食品,才能降低過敏風險;高雄長庚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王玲指出,這是錯誤觀念,寶寶延後添加副食品並不會降低過敏風險,一般常見的高致敏食物,如蛋、奶、海鮮等建議四到六個月就應陸續添加,讓寶寶營養攝取更加均衡。
葉國偉說,許多家長擔心幼兒過敏,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或鼻過敏、氣喘,會購買益生菌等保健食品,但臨床證據顯示,這類保健食品頂多能降低一些皮膚過敏症狀,對鼻炎、氣喘等過敏,一點幫助都沒有。
葉國偉表示,目前醫界普遍認為貓毛比較容易誘發幼兒氣喘、鼻過敏,如果家裡已經養貓,最好使用空氣清淨器,並常幫寵物洗澡,降低過敏風險。部分家長認為,在寶寶出生前就開始飼養寵物,有助於讓寶寶出生後適應過敏原,也可預防過敏,葉國偉認為,並無學理依據,如果家裡並未飼養貓狗,寶寶出生後不建議為了預防過敏飼養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