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一個講求近利的社會。縣市長蓋一條大馬路、建一間大劇院,在很多人民眼中,還不如坐公車免費、每個年節多送幾千元敬老金來得實際。於是,我們台灣各縣市的選舉,加碼社會福利成了候選人的最愛。
要講社會福利,舉台北市這種富有的城市為例,實在有點引喻失義。畢竟,台北市的財政狀況,在全台灣來說,算是最有能力多辦社會福利的城市。真正要談社會福利問題,應以澎湖為例。
澎湖是個窮縣,歲入少到連基本公務員的薪水都難以自足,必須仰賴中央政府的大量補助。至於其他開道路、建碼頭、蓋個什麼館之類的建設,更是沒有中央補助,什麼都辦不成。
但是,澎湖政治人物搞的所謂社會福利,琳瑯滿目。光是以離島居民的身分獲得的福利,就有汽車免牌照稅、搭飛機可享七折票價惠、上醫院看病免自負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免付健保費、商店免百分之五的營業稅。還有,本地醫院轉診台灣醫院的居民,來往台灣的機票錢由政府負擔。
此外,澎湖縣民搭公車免費;離島居民搭交通船進出,只需付五塊錢保險費;文化局演藝中心、展覽場的大部分演出及展覽,都免費進場。講到保險費,馬公市公所還替每個馬公市民辦了平安保險。居民不必出錢。
這個島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是全台灣第一個享受老人年金的縣份,每個月三千元。台灣其他縣市開始跟進老人年金時,澎湖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開始享有每天兩餐,免費送便當的福利。沒有排富條款。到了最近這兩年,澎湖縣政府感受到財政壓力,才把排富條款(中低收入以下)加入。
加入排富條款的縣長王乾發,在去年選戰中落敗。選戰中獲勝的陳光復,在選舉中打出的政見,最具威脅性的,就是社會福利加碼。
陳光復的社會福利包括:七十五歲以上老人不排富,每天兩餐免費送到家;年節敬老金、身障慰問金,都各加碼一千元。
這些加碼的社會福利,陳縣長一上台就搶先兌現,另有澎湖居民子弟讀大學的,每年兩萬元補助,以及在台讀大學的子弟每年補助來回家鄉的機票等,還沒兌現。
仍在爭取中的社會福利,還有很多,而且每次選舉,就有新的福利政見出現。比如說,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免繳健保費的福利剛通過,立即有候選人喊出,應降低免健保費門檻到五十五歲。
澎湖縣政府幾乎沒有能力支付這些政治人物為選票而開出的福利。除了由中央政府各機關補助,只要多出一些縣府必須自行負擔的福利,縣政府就得賣祖產,也就是賣地。
澎湖幾乎可以設一個賣地觀光導覽路線。第三漁港一大片拍賣出的土地,是為了搶先發老人年金,有的是為了付另外的福利。
今年,新的縣府團隊提給議會審議的案子中,加碼社會福利的墊付款案占了好幾件,賣縣有土地又占了近十件。這就是社會福利的真相。
高源流(澎湖縣/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