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身上會分泌混合牛奶、肉桂等多達三十餘種香味,麝香貓成為人類私欲下犧牲品,所幸最近屏科大已成功破解麝香貓的香味之謎……
國人赴印尼旅遊,總免不了被帶到咖啡農園,喝一杯現焙現煮的夢幻逸品麝香貓咖啡,臨走前再帶上一包每一百公克超過兩百美金的麝香貓咖啡豆,才心滿意足的踏上歸途。
但如果仔細觀察這些咖啡園的麝香貓(正式學名是麝貓)被人飼養的環境,很多人可能會不忍心看到一隻隻瘦小的麝香貓,單獨被關在籠子或木箱裡無精打采趴睡,或躲在木箱中瑟縮而充滿警戒的看著鐵籠外喧譁遊客的神情。
「量產」麝香貓咖啡
其實,最近台灣屏科大食品科技研究所經過七年的研究,已成功破解麝香貓的香味之謎,甚至可以用十六種益生菌以體外發酵的方式,製造出和麝香貓咖啡豆一樣富含三十種香味的咖啡豆,所以未來麝香貓或許大有機會,掙脫被強迫關在狹小籠子內,不斷餵食咖啡豆,以增加排泄「產出」麝香咖啡豆的命運。
此外台灣東部也有咖啡業者從果子狸排泄物中,提煉益生菌後再加入咖啡豆中,以體外發酵的方式焙製風味獨特的果子狸咖啡,不但可增加產能,並能降低民眾對「便便咖啡」的衛生疑慮。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麝香貓非常喜愛棲息在樹上等較為隱蔽的空間,但因為牠能以咖啡豆為食,對有利可圖的業者來說,就會把牠關在木箱或鐵籠裡,當成經濟動物圈養。
敏感靈貓遭禁足
被關起來的麝香貓,爪子無法爬樹,再也無法玩耍、躲藏,不肖業者為了謀取暴利,不斷的餵養麝香貓吃咖啡豆,造成飲食單一化,並因這違反了牠們的天性,長期下來便造成麝香貓出現不斷在籠中繞圈、搖頭晃腦等刻板行為,因此飲用麝香貓咖啡常會受到國際動保團體撻伐,因為這突顯人類的自私,所以屏科大研發出替代性咖啡豆,相當值得鼓勵。
麝香貓是靈貓科動物最主要的物種,牠們的身體細小而柔軟,大部分棲息在樹上。一般外表像貓,但鼻端較長,甚至是尖的,有點像水獺或獴。麝貓的長度不一,不計算尾巴約有四○到七○公分長,重一到五公斤不等。
飼養環境偏惡劣
貓屎咖啡之所以會被視為極品,主要是因為咖啡豆通過麝香貓胃部時,透過發酵作用會幫咖啡豆增加風味,因此當咖啡豆排出體外加以烘焙後,便產生一股特殊香味,在物以稀為貴的哄抬下,索價動輒一杯台幣五百至八百元。
但也因為人類追求窮極奢華的行為永不止歇,使印尼數以萬計的野生麝香貓被捕捉,驚惶的麝香貓掙扎著想靠緊同伴,卻被分別關在環境惡劣的籠子裡,每日被強迫餵食大量咖啡豆,導致牠們死亡率偏高。
懷璧其罪一度危
其實麝香貓並非印尼特生動物,地中海以南差不多整個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及伊比利亞半島,延及台灣、中國華南等地區,都有麝香貓的蹤跡。麝貓喜歡生活在林地、大草原、山地及熱帶雨林。但因棲地大量被破壞,靈貓科動物生存面臨威脅,其中獺狸貓更已列入瀕危物種。
麝貓全年都會生育,妊娠期為六十日至八十日。某些物種每年會產兩胎。每一胎約有一至六隻幼貓,麝貓出生時已經有毛,但關於牠們交配的習性,人類所知有限。
曾是寶貴定香劑
麝貓是雜食性動物,主要吃肉類(不論是獵物或腐屍)、生果、蛋及樹根。同科的椰子狸也喜歡吃咖啡的果實,排泄出的咖啡豆同樣可以成為麝香貓咖啡。
麝貓可說是命運多蹇的動物,早年,由於雄性及雌性麝貓均會排出強烈氣味的排泄物,是產製香水的穩定劑的重要來源,因此麝貓曾大量被殺,或遭人類為了取得麝貓圍肛腺周圍殘留的麝香排泄物,而不顧麝貓疼痛刮其圍肛腺,留下殘酷史頁。所幸,在人類陸續研發出替代性人工定香劑後,麝貓的生存才獲得稍稍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