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調查,各大學設學生英語畢業門檻,平均多益英檢成績五百五十三分,但今年大學生的多益平均成績卻只有五百零三分,而企業要求新人英檢,至少要五百五十至六百分,明顯有落差。
ETS台灣區總代理忠欣公司營運長吳紹銘觀察,企業依職位不同對英語程度要求不一,一般從四百分到八百分都有,但是多數大型企業即使「表定」門檻六百分,但事實上幾乎都用七百分來篩選人才。例如華航是熱門企業,曾遇過求職人數超過八千人,最後使用英檢為第一關篩選,馬上只剩八百人。
但是大學畢業英檢門檻不符職場需求,對新鮮人求職是大危機。吳紹銘舉例,某科大培養一批航空業最愛的技術維修人才,但該科大不重視英語教學,全校只有一名英語老師,導致求職時因看不懂英語維修手冊,或無法與跨國技術人員溝通,一身武藝難施展,導致航空業寧願找不懂航空維修,但英語卻很好的台成清交機械系學生,多花半年時間培訓技術補足。
「英語沒辦法短時間集訓而成,但是技術可以」,吳紹銘建議,大學時要花四年時間把英語練好,不要等到畢業前才抱佛腳考英檢,有人考了十次、十五次還無法達到企業要求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