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博文
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國家,氣候偏潮溼,加上全球暖化效應,忽冷忽熱,使鼻子過敏加重,隨著工商社會空氣汙染,成為加重因子,讓許多父母為小朋友反覆發生擔心,而治療的西藥抗組織胺藥物容易引起昏昏沉沉,,中醫依照體質可以調理過敏性鼻炎。
常見症狀有:
鼻水直流,噴嚏頻打,溫度或季節變化時更明顯。眼部、耳朵、鼻腔、上頷部搔癢,鼻周圍破皮乾裂。鼻塞不通,晨起加重。胸悶,呼吸急促,頭痛。
調整方法如下:少吃生冷涼食,如啤酒、橘子、蘿蔔,減少菸酒。早晨多做運動:如慢跑、散步、氣功等,使氣血循環變好。
充足睡眠,避免過勞及壓力,提升免疫力。
保持空氣流通,減少粉塵及花粉等刺激。冷氣不能太強,電風散減少直吹。出外天冷戴口罩帽子及圍巾。尋找誘發因子,須盡量去除。鼻中膈彎曲者先西醫手術治療。兩手來回搓熱,鼻旁迎香穴可多做按摩改善(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中醫辨證論治參考的方劑:
肺衛不固型:可用玉屏風散合桂枝湯。脾肺氣虛型: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肺有寒飲者:可用小青龍湯加減。尺脈無力可用桂附八味,病後調理可參考粉光蔘、黃耆。
中藥治療藥物參考:
鼻涕倒流:辛夷、蒼耳子。咳嗽不止:杏仁、貝母。鼻塞嚴重:魚腥草、鵝不食草。過敏加重:可用蟬蛻,荊芥。
(作者為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