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 就是對生活的觀察 文與圖/胡毓豪 |2015.06.14 語音朗讀 167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穿堂的屏風平凡得幾乎無人注意,中間的毛玻璃有阻絕窺視的作用,當陽光照射,玻璃上的淡雅圖案被晒透而消失。光線適度折射,增長空間感,遠方路面上的長影,暗示著太陽即將西沉。 ˙快門1/60 光圈14 ISO 200 焦距48 mm 時間16:18 圖/胡毓豪 青天有雲,紅配綠,不只構圖簡單,光影也很簡單。有時候,暫時忘記技法吧!把一切交給相機,用自動模式拍,會拍到的好作品。 ˙快門1/1250 光圈5.0 ISO 400 焦距19.2mm 時間15:09圖/ 荷花園池畔的光影,淡雅簡潔,正符「出汙泥而不染」的性格。拍荷的人非常多,要拍得跟他人不一樣,只有靠光影。 ˙快門1/80 光圈5.0 ISO 400 焦距19.2mm 時間14:58 圖/胡毓豪 摘自《在光影中看見美》時報出版 圖/胡毓豪 廟堂內「奉茶」的茶壺,靜靜地與陽光交談。不論室內、室外,天空或水面,處處可以拍照,拍照正是對生活的觀察。 ˙快門1/125 光圈18 ISO 200 焦距70mm 時間10:53 圖/胡毓豪 拍植栽。喝茶若只為了解渴、休息,那麼氣氛永遠不會美好。我進入茶館的初衷是要喝茶,卻被植栽的綠葉迷住了,光影掃出葉面上的毫毛,金光閃閃,揚溢著幸福,拍照者最懂得陶醉。 ˙快門1/50 光圈20 ISO 400 焦距70mm 時間15:59 圖/胡毓豪 文與圖/胡毓豪 學攝影,學的是一種態度,態度中見精神,精神要有熱情和活力,才會產生魅力。攝影眼專看生活中的美,在行動中修煉自己、提升自己。 拍照最困難的事,是拍照前的修煉,而不是拿相機取景構圖之際。若腦中只有金錢權勢,卻看不見人性和生活中的美,無論如何也拍不出好照片。 作│者│簡│介 胡毓豪 彰化縣溪湖鎮人。歷經三大張的《中國時報》、80年代的《時報周刊》,從攝影記者到召集人、主任、研究員,後離職自創網路公司,因網路泡沫化,得到十年空閒,逐漸學得放下、清靜、自在。 曾任世新專校新聞攝影老師、赴東京進修藝術攝影兼任《中國時報》駐日記者;獲行政院金鼎獎、台北市政府金橋獎、觀光局文藝創作獎、中興文藝獎,以上皆為攝影類。 前一篇文章 攝影比賽訊息 下一篇文章 展│覽│訊│息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光影哲思】一日一龜一學校【光影魔術師】六十石山 金針花開滿山坡【手機開麥拉】影子是最佳配角 作者其他文章【達人攝手】虛實有無攝影觀念 照片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