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林掃塔記

文/心映 |2015.06.08
2214觀看次
字級

文/心映

早齋過後,依序步出齋堂,選佛場外綠樹參天,偶爾是一片白茫茫的晨霧,宛若置身桃花源。

隨著魚貫隊伍,徐徐向前行進,你會看見菩提路上,戴著斗笠的法師或菩薩正持著長掃帚,舞動著滿地的紅花枝葉,臉上浮現恬靜、從容的樣貌,似乎正在心底彈唱著那千古不變的詩偈:「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一路花木扶疏,偶爾看見身手矯健的松鼠從隊伍前一溜而過,有時穿梭在樹間。夏日的時候,不時傳來滿山滿谷、此起彼落的蟬鳴聲,讓人彷如徜徉在靜謐的極樂淨土中。

回寮後,抽去縵衣及寬袍大袖如唐裝的海青,據說「海青」之名,乃取自於海之浩瀚深廣,能容萬物,取彼波浪之飄逸灑脫,自在無礙之意。又有一說,是因色澤的關係,前人希望後輩能青出於藍,代代更勝的意思。

在這個人間叢林裡,真正的修行者,不是每天打坐,也不是遊手好閒,而是搬柴運水、出坡勞動、作務時,也能夠在動中參禪,因為出坡、掃地也是一種修持,一門功課。過去許多古德也都是從出坡作務中成就的。例如,禪宗六祖惠能,就是從舂米房中舂出他的真如佛性;法遠禪師在汝州葉縣廣教院為飯頭僧,受種種折磨而悟道。

揮起手裡的掃帚,思及佛陀教示稟性魯鈍的周利槃陀伽尊者,每天篤行念誦「拂塵除垢」而證得阿羅漢果的那分單純和感動。佛陀曾說掃地可獲得利益,除了能讓自心清淨,也能使他人得清淨心,並令諸天歡喜,種下正業之因,最後能生往西方。

讀誦《華嚴淨行品》中的一段:「見路多塵,當願眾生,遠離塵坌,獲清淨法;見路無塵,當願眾生,常行大悲,其心潤澤」,內心生起了佛陀與菩薩的大悲心,行在叢林,住在叢林,坐在叢林,臥在叢林,能忘記學佛的初發心嗎?「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高僧們苦口婆心的勸諫能充耳不聞,能不為所動?

往昔佛陀在世時,中印度舍衛城須達長者,性情仁慈,好行布施,請佛駐錫教化,自己每天親臨祇樹給孤獨園灑掃塔院,維護精舍的潔淨,他這種以寺為家的精神,正是佛教徒護持道場的最佳典範。

大雄寶殿後方,有一面墨意十足,且十分壯觀的「名家百人碑牆」,其中有一則金農的《小沙彌香林掃塔》,上面題著:「佛門以灑掃為第一執事。自沙彌至老禿無不早起勤作也。香林有塔掃而洗,洗而又掃。舍利放大光明不在塔中,而在手中矣。」

接觸佛光山之初,有一位法師曾告訴我,他出家的心願只因為不忍心看見如此莊嚴的道場,地面留有紙屑、垃圾,還記得他指著碑牆上古德的字,一句一句地讀誦著,眼裡含著無限的慈心悲願,而今他已帶著自己的願力,將光明清淨帶到世界每個角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