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中會考成績公布,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數學科非選題有高達十萬名考生吃鴨蛋。專家學者認為政府補救教學失敗,對此我有不同的觀察和心得。
我在基層教育服務超過三十年,根據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學生提早放棄數學,是造成十萬名考生在數學非選擇題吃鴨蛋的主要原因,倘若不從改善源頭做起,此一慘不忍睹的現象,並不會就此消失不見,還會持續惡化下去,而且會「愈補愈大洞」!
根據國際數學評比測驗的結果顯示,國內數學學習興趣與成績兩極化的程度世界第一。
國內的調查研究也顯示,國中階段約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早已放棄數學,情況嚴重到令人怵目驚心。
學生為什麼會提早放棄數學科呢?根據我的觀察,問題出在沒興趣;那為什麼學生會對數學沒興趣呢?最大的癥結出在教材、教法和考試三大方面。倘若想要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並縮減愈來愈嚴峻的雙峰現象,就必須從這三大要項著手。
首先,數學科的教材問題出在難易銜接不良,就以國小數學來說,一、二年級的數學毫無難度可言,中年級尚可,但是五年級的數學難度陡升,老師教得辛苦無比,學生學得苦不堪言,而到了六年級卻又變得簡單許多,問題是在此之前,受不了的學生早已豎起白旗。
其次,受到考試領導教學的影響,目前國內數學科的教學變得艱難無比,老師認為數學課本上的例題太過簡單,為了應付考試的需要,絕大多數數學老師教學偏重艱難課外題的學習和練習,造成學生「數學很難」、「怎麼學都不會」的錯誤印象,最後只能選擇自我放棄。
最讓人痛心的是,國內數學科考試向來偏重艱難,班級超過半數學生不及格的現象十分普遍,得分個位數字的也屢見不鮮。我認為考試既是考學生,也是考老師,學生考試成績不好,老師也有責任,而且出題艱難可能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考試不是在為難學生,不應該以考倒學生為樂,而是要檢視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情況。
所以老師出題應該經過雙目分析表的檢視,換言之,艱難、中間和簡單的題目應該符合常態的分布,讓學生的分數如實反映出學習的情況才對。
但目前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絕大多數的學生考數學獲得個位數或不及格的分數,試問這樣的學習怎麼會有成就感?怎麼會有興趣呢?結果是逼得學生提早放棄數學科!
針對國內學生數學科學習成績低落現象,教育部大力推動補救教學,這不是「對症下藥」的好做法,雖經多年補救教學的努力,卻顯現不出良好結果;建議教育部從調整教材、改善教學與改進考試做起,才能降低學生提早放棄數學科的學習。
蔡田(台北市/退休校長)